2014-01-11 11: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彦龙
“我很喜欢我的学生。他们的性格里有山的棱角和草原的宽广……每周上17节课备17节课,连做梦都是在讲台上暴走。”四个月前,刚刚从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马宇平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站在高中讲台上,在寄给老师的明信片上写下这样的内容。
马宇平是南开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至今,她与研究生支教团其他13名成员已正式进入阿勒泰地区服务百余天。这也意味着,作为南开大学与阿勒泰地区二中十年情谊的延续,他们正式从前辈手中接过支教的接力棒,开启新一个十年的篇章。
从渤海之滨到金山脚下
“‘南以离开’的四年,让我们学会了自觉、自主和独立。而南开的精神和品格已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毕业后,我选择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去支教,希望能将自己的青春从浮躁中剥离出来,深深地、踏实地植根在祖国基层的土地里,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王天宇说。
王天宇是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9级本科生,去年10月经过层层考核,入选南开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9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同伴们接受了学校研工部组织的从校史校情、志愿精神到心理健康、安防急救知识的培训,并在天津育红中学进行教学实习,自主学习、集体备课、小组讨论、轮流试讲、互相听课,团员们不断夯实教学基础。
2013年7月25日下午,14名南开学子飞抵乌鲁木齐,与所有援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大学南校区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派遣工作。军训、讲座、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一系列的活动给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7月31日,支教团抵达服务地——新疆阿勒泰地区,在他们到达前,已有115名南开学子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收获成长。
讲台上的“90”后南开老师
“老师,为啥不教我们班,为啥不教我们班,为啥……”文理科分班后,王奕涵在楼道里被学生围住。
王奕涵负责高一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在学生中小有名气。“讲课清晰有趣”、“唱歌好”、“英语好”、“人长得帅气”是学生们给他的评价。
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科的一门课。高一地理则以自然地理为主,地球运动、大气环流、季风与洋流、地壳运动等知识,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更需要理解。这让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有些难以“消化”。
比学生更焦虑的是这个“90后”的南开老师。“没有教学经验,与本科专业毫无联系,虽然高中时的知识复习一下就可以‘恢复功力’,但如何将知识点讲的透彻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毕业于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王奕涵道出了自己初上讲台时的困难。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