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支教团吉林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3-12-18 09:4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学前班里的梦想花开

  刘喆琼,女,汉族,中共党员,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服务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汪清第一实验小学,担任学前5班班主任,并协助大队部开展各项工作。

  出生于教育家庭的刘喆琼,心中一直有一个深藏的梦想:她渴望走上讲台,亲身体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感受。大学期间,当得知学校有“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时,她的心中顿时充满了向往。2012年10月,刘喆琼报名参加学校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经过层层选拔、考核,成为了校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并被任命为团长。

  2013年8月,刘喆琼和支教团汪清分队的成员从哈尔滨出发,一起奔赴志愿服务地——吉林省汪清县。汪清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艰苦的物质条件并没有阻碍志愿者们如火的热情,刘喆琼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工作,服从组织分配,到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任附属幼儿园学前5班班主任一职。

  初任学前班班主任,满心期待的刘老师便遇到了棘手的困境:她原以为自己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在学校所做的准备都是针对小学生的授课方法和经验准备,没想到实际面对的却是44名不满6岁的孩子。她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抓住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更需要学会照顾好幼儿们的生活、饮食,尽快熟悉他们的心理、习惯。慢慢地,小刘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她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成孩子们的大姐姐,用孩子们喜欢的语气和方式讲话,积极地去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终于,她的积极尝试和转变打开了她和孩子们心灵之间的窗口,很快,孩子们都新奇而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忽然降临在他们身边、活泼开朗的大姐姐,顺从地听从小刘老师的指引。

  作为学前班的班主任,小刘老师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学校规定7点30分上班,她总是提前十多分钟来到班级,扫地、拖地、擦拭窗台桌椅;上午8点整,伴着明媚的阳光,她微笑着开始迎接入园的幼儿们,引导孩子们看书、玩益智玩具;8点30分,她带领幼儿做早操,之后开始一天的课程。除了给幼儿上课之外,刘喆琼和另外一名班主任还看护幼儿吃午餐、照顾幼儿午睡、给幼儿发放课间餐……一天的工作琐碎而忙碌,但是刘喆琼依然完成得细致而认真。她倾听孩子们的需求,尽可能地完成孩子们的期望;她宁可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在给孩子们上课前做好详尽的教案,策划好孩子们第二天的课堂生活。

  在小刘老师眼中,孩子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纯洁而干净,而保护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守护他们清澈的笑容正是老师的责任。刘喆琼发现,班级里有个小男孩一直沉默自闭,很少说话,也很少笑,与其他孩子相处得不太融洽,很少参与到集体游戏里来。后来得知,那个男孩的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从小有些自闭。她下定决心,要帮助这个孩子从阴影里走出来。她在课堂上鼓励这个孩子参加多多参加集体活动,时不时邀请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课下促进小男孩和其他孩子的交往。考虑到小男孩的心理成长,她并没有给予小男孩同情和可怜的目光,而是用鼓励和友谊去慢慢温暖这个孩子。终于,小男孩开始渐渐变得活泼起来,融入到集体中去,敢于举手发言,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在不断摸索幼儿心理、熟悉幼儿习惯的过程中,除了向前辈们请教经验,刘喆琼还自己搜集许多幼教资料,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经过不懈努力,她慢慢从一个“实习上岗”的教师变成了合格的学前班班主任。丰富的知识积累、多彩的课堂活动、生动的教学手法以及几个月来同孩子们培养的默契,让她的课堂熠熠发光。在两次学前班公开课展示上,她和学生们表现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称赞她“进步很大,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把握课堂气氛,展现了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尽管学前班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可是刘喆琼却在与幼儿的相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活泼的个性、纯净的眼神和稚嫩的童真深深地感染着她,与孩子们在一起,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因为幼儿们依恋她、信赖她、需要她,这份工作带给刘喆琼空前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一天早上,她在清晨的熙光中微笑着迎接孩子们入园,班级里的一个小姑娘忽然跑过来,把一张纸塞在她手里:“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纸张很薄,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背面用水彩笔画着两个扎着马尾辫的瘦高女孩。旁边还附带着家长代写的纸条:“刘老师和李老师真漂亮,她们很关心我,每天都带给我美好的快乐。”小孩子没有熟练的画艺,也不会写字,可是这种单纯而真实的表达,却让刘喆琼心中一暖——这是孩子们给她最好的赞美。

  支教一年,无悔一生。支教生活对于刘喆琼而言,是一个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好机会。她将牢记出征仪式上对学校的承诺、秉承对孩子负责的信念,满怀爱与真诚,继续前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