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典型做法 >> 正文

广东:完善志愿体制培养服务骨干力量

 

2013-09-16 18:3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延兵
   二、工作成果
  十年来,在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西部计划和山区计划扎实开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理想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各级项目办先后组织开展了“知荣辱,明使命,我与西部共奋进”、“让青春在西部和山区闪光”、“中国梦·西部情”等百场优秀志愿者事迹巡回报告会、志愿者座谈会、成果采风等大型宣传活动;建立逾400个临时党团支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志愿者报名人数累计超过八千人次,近千名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基层,在社会上和校园中奏响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时代强音,在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良好导向。二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我省西部计划在继续保持对口服务广西的同时,逐年增加服务贵州、甘肃、四川、重庆、宁夏、新疆、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9个西部省(市、区);山区计划2003年仅在韶关、清远两市的5个山区县试点实施,至今已扩大到韶关、清远、汕尾、揭阳、潮州、茂名、阳江、湛江、清远、河源、云浮等11个地市的100个乡镇;服务领域也由支医、支农、支教、扶贫开发等传统领域拓宽至抗震救灾、社会管理等新领域;报名人数累计达7000余人,已有2097名大学生志愿者到我国中西部和省内50多个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三是服务基层群众成效突出。志愿者扎根基层,耕耘在田间地头,拼搏在工矿企业,奉献在医院学校;他们与群众在一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舒民忧。先后走访贫困村8315个,筹资建设各类服务阵地500多个,开展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等各类服务活动近万场次,服务群众超过40万人次,整合社会资源达1.5亿元,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递到困难群众心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四是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建立涵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提升等领域的支持体系;依托各级项目办开展志愿者通用和专业培训、配备成长导师等方式,帮助志愿者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整合百万资金支持志愿者配装备、做项目、建队伍、建阵地;联合人才市场等单位帮助服务期满志愿者推荐就业并提供创业平台和扶持。志愿者以满腔热情和专业特长耕耘在田间地头,拼搏在工矿企业,奉献在医院学校,培养了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精神和作风,逐步成长为道德模范、公益达人、业务骨干和党政领导等等。先后涌现了公益达人--崔丽霞、大山里的全国学联副主席--黄乾宇、辽宁舰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韦慧晓等一大批全国优秀志愿者代表。五是工作机制日益完善。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全省共有50多所高校参与了此项计划。各级项目办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从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并逐步建立起招募培训体系、日常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和考核激励体系,形成了“3至5月抓宣传招募,6至8月抓培训派遣,全年抓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模式。六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西部计划、山区计划的深入开展,广泛传播了志愿服务理念,逐步完善了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为志愿服务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经受锻炼、富有志愿精神的骨干力量,推动我省志愿服务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七是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志愿者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解疑难,真正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以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知识,直接服务于当地群众,将党委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传递到群众心中。

 

雷于蓝副省长为志愿者颁发五星志愿者胸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