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者董芸菲:将青春故事书写在彩云之南

 

2025-11-24 11:38: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从家乡河北到云南省南华县,跨越2000余公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董芸菲把她与学生的故事,书写在彩云之南。

  从26个字母开始的“攻坚战”


董芸菲给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上课

  在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董芸菲负责教授七年级英语课程。看到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神,让她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期待。

  但想象很快被现实打破。第一堂英语课上,董芸菲精心准备的教案毫无用武之地。坐在后排的男孩涨红了脸把“B”念成“比”,前排的女孩握着铅笔半天写不出一个完整的“a”。理想中的“立竿见影”,在现实里却是“水滴石穿”的漫长。

  董芸菲选择从零开始。为了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她创新了教学方式:单词接龙让课堂气氛活跃,情景模拟则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大胆开口。她还购买卡通贴纸和小奖品,制定了奖励规则。渐渐地,课堂上的变化越发明显。曾经低头躲避提问的孩子开始主动举手朗读。下课铃响后,还有学生围着她追问:“老师,下次还玩单词游戏吗?”

上课时孩子们争相举手

  期末考试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眼里多了对知识的渴望,那是比分数更珍贵的东西。

  载着梦想起飞


董芸菲去学生家中家访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董芸菲购置了一辆二手电动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山里的路崎岖难行,特别是夜晚,只能依靠月光辨认田埂小路。但每次家访,她总能远远看见黑暗中有光点在晃动——那是孩子们提前拿着手电筒在路口等候。“老师,我怕你找不到路。”孩子们鞋上的泥土、湿了半截的裤脚,都让她感动不已。

  随着支教生活的深入,董芸菲也希望用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之余,能勇敢地说出心中的梦想。


孩子们放飞纸飞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带着彩纸走进教室,教孩子们折纸飞机。孩子们趴在课桌上,认真地在纸飞机上写下“想考中石大,像老师说的那样去看天安门”“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回家看看我”“想让奶奶的病快点好”在操场上,五彩的纸飞机像一群小鸟,在蓝天下划出优美的弧线。有个孩子拉着她的衣角小声问:“老师,飞机能把我的愿望带给爸爸妈妈吗?”董芸菲说:“会的,风会把你们的心愿送到它想去的地方。”

  在告别中看见成长

  在最后一节课上,董芸菲拿出了自己的学士服。“穿上它,你们就像提前成为了大学生。”她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自觉地排起了队,小心翼翼地套上学士服。穿上学士服的瞬间,大学的概念从抽象名词变为可感知的具体体验,梦想也因此变得可触摸、可相信。

董芸菲与学生们合影。

  令董芸菲意外的是,孩子们也为她准备了特别的告别礼物。拉开黑板,“得遇良师,301天”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孩子们送上了按满全班手印的相框,还有无数写满心里话的纸条:“老师,你笑起来像太阳。”“老师,等着我,我会努力考上北京。”

  踏上归途的列车,董芸菲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课堂上积极举手的身影、比赛拼积木时专注的模样、放飞纸飞机的瞬间......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这段特殊的支教时光。

  “支教是用一年青春在祖国角落种下春天。”董芸菲说,“那些飞向云端的纸飞机,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我对教育的敬畏,终将在未来绽放成漫天星河。”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依托高校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资金,认真做好对口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五年来,共有15名研支团成员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奔赴南华县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答卷。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