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14:34: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新疆共青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的展厅里,一束顶光温柔地笼罩着展柜。那件白色短袖静静摆放在展台,领口被岁月磨出浅黄的印痕,胸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边缘微微晕染,像是被无数次指尖摩挲过的痕迹。衣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签名,这是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集体印记,跟着衣服的主人河北石家庄籍志愿者翟永强走过了8000多个日夜,如今成了跨越二十二年的精神信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当中展示的志愿者签名衣服和志愿服务证。
“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也来看过这个展,我激动得好几晚没睡好。”电话里,翟永强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雀跃,他至今记得2003年8月底的那个夜晚,在自治区宾馆的房间里,省项目办领队魏宏部长为即将分赴各地州的志愿者们鼓劲。“大家怕以后难再聚,又没带本子,于是就地取材在衣服上签名留念。”到了裕民县后,翟永强又让其他的志愿者陆续添上名字,这件T恤便成了跨越地域的“青春盟约”。作为挂职哈拉布拉镇团委副书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他还主动当起“志愿者的志愿者”,牵头成立流动团支部,成了河北赴疆志愿者的联络核心。
衣服左胸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里,“刘克清”三个字格外醒目。这个名字的主人,用二十二年的坚守,诠释了签名背后的承诺。2003年,刚从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刘克清,手里攥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在全校2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抢到了唯一一个西部计划名额。“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石家庄雨中壮行会上的歌声,让这个学生会副主席、校优秀共产党员热泪盈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列车。
初到裕民县,这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的生活落差远超想象。干燥气候让她天天流鼻血,不吃羊肉、辣椒的饮食习惯让她只能靠西红柿炒鸡蛋度日,而分配的宿舍更是被她戏称为“五星冰馆”——屋顶五个洞漏进星光,冬天像冰窖,做饭时开窗透气,北风卷走油烟也带走所有温暖。最让她崩溃的是深夜与老鼠的对峙,“两只小老鼠在抽屉里瞪着我,我吓得跳上床,叫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翟永强他们打摩的赶来救场”。同屋劝她要不把两年服务期改成一年,早点回家去,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却倔强地说:“中途退出,不就成逃兵了吗?”
这份倔强,打动了远在河北的耿艳彬。作为刘克清的大学同窗、学生会主席,两人在实习时相恋,却因西部计划名额有限,只能含泪告别。2004年5月底,耿艳彬带着对爱情的执着和“把沙漠变绿洲”的梦想,辞掉了当年每月1500元的优厚工作,来到裕民县。“看到她哽咽着说‘谢谢你来陪我’,我就下定决心不走了。”他应聘到县农业局,每月工资只有300元,没有志愿者津贴,却甘之如饴。

2004年8月刘克清和耿艳彬参加裕民县团委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团建活动。
那段日子,两人互相扶持着扎根。刘克清学着说当地话,耿艳彬跟着邻居学做饭;下乡遇到雨雪天,泥路难行,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冻透的棉衣里揣着一块馕,你推我让,就着寒风吃得格外香。服务期结束时,家人的劝说、城市的诱惑曾让他们纠结,但老乡们送来的瓜果馒头,领导眼中的期盼,让他们终究说不出“离开”二字。“大叔握着我的手说‘你们来了,裕民都有朝气了’,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什么都珍贵。”刘克清说。
这一留,便是二十二年。2012年,自治区团委特意为扎根边疆的志愿者举办集体婚礼,刘克清和耿艳彬穿上崭新的礼服,没有奢华的排场,台下坐着的都是一起下乡、并肩奋斗的志愿同伴和当地干部群众。这场满是“志愿印记”的婚礼,让两人的爱情与新疆的土地紧紧相连,也成了他们留疆路上最温暖的注脚。刘克清从乡宣传干事做起,辗转农业技术推广站、县委办、文旅局、网信办,把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和文旅融合;耿艳彬在林业局、组织部、乡镇政府等多个岗位深耕,基层远程教育、政治协商的工作里满是他的心血。他们的儿子耿子涵在裕民出生长大,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常常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留在这,跟你们一起建设裕民。” 这句童言,成了 “西部情怀” 最动人的传承。
在翟永强的记忆里,像刘克清夫妻这样坚守的志愿者并非个例。2003年裕民县首批12名河北志愿者中,有8人选择扎根新疆,连同2名内地家属,创造了当年留疆之最。“时任塔城地区团委书记的张福钰书记曾说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翟永强回忆,逢年过节,领导们会陪着志愿者过节,消除思乡之苦;服务期结束后,当地提供的政策支持,让大家得以安心留下。这些志愿者们散落在新疆各个岗位:张卫中在塔城市坚守,王磊在乌鲁木齐市耕耘,蔡艳红在泽普县发光发热,其他志愿者及其家属都分布在裕民县的各个岗位,他们像一颗颗种子,在新疆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2003年8月塔城地区的志愿者在巴克图口岸的合照。
二十二年风雨兼程,志愿者们的付出早已融入新疆的发展肌理。刘克清见证着裕民的泥路变成柏油路,土坯房换成砖瓦房,节水滴灌、无人机施肥让粮食产量翻倍;耿艳彬的基层电教工作,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学到了致富本领;更多志愿者带来的先进理念,让老乡们的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让裕民的好山好水走出边疆。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桥梁,把内地的关心带进来,把新疆的风情传出去,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展厅里,那件白T恤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翟永强说,这件衣服上的每个签名,都代表着一份“挥洒热血、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青春。从2003年首批志愿者响应号召,到如今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接过接力棒,他们用青春丈量边疆,用坚守诠释奉献,与新疆完成了一场漫长而深情的双向奔赴。
那件签满名字的白色T 恤,静静挂在展柜里,早已不是一件普通的旧衣,而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团体的“无声纪念碑”:每一个签名,都是一位志愿者的坚守;每一道折痕,都藏着一段服务的故事。它纪念着所有把青春献给西部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更见证着新疆从偏远边疆到璀璨明珠的蜕变,这份蜕变里,有他们在教育领域的“传薪”、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在民生服务中的“搭桥”,是整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团体与新疆同向而行的生动写照。
走出展厅,阳光洒在展览馆的广场上,远处的天山清晰可见。这场关于奉献与成长的故事,从不是孤军奋战的篇章,而是一代代西部计划志愿者接续奋斗的长卷。未来,仍会有更多年轻身影带着初心而来,接过“西部计划”的接力棒,把个人的青春理想融入新疆的发展蓝图,让这份“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长,助力新疆走向更璀璨的明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