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4:42:00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2023年6月的阳光格外炽热,校园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到西部去》的激昂旋律。我攥着刚刚签好的西部计划协议书,掌心微微出汗。
报名前的那个深夜,我对着电脑屏幕反复刷新报名页面,鼠标在“提交”按钮上徘徊——“真的要离开舒适圈吗?”“我能为西部做些什么?”这些念头在脑海里翻滚。直到看见往届志愿者分享的照片,孩子们澄澈的眼神像星光般照亮了我的犹豫。
2023年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志愿者集体宣誓。
在出征仪式上接过沉甸甸的西部计划队旗时,旗杆的温度灼热了我的掌心。当“践行志愿精神,贡献青春智慧力量”的誓词在礼堂回荡,我突然明白:这不仅是简单的志愿服务,而是一场青春的淬炼。记得临行前校团委书记谢能重老师拍着我肩膀说:“这是给青春一次远行的机会,是去收获另一种成长。”
7月的岗前培训,是我与西部计划的第一次正式相遇。在南宁炎热的夏日里,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带着同样的憧憬与不安,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淬火”之旅。记得培训第一天,当我穿上印有“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字样的文化衫时,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那几个字,仿佛在确认这一切的真实性。
正式入职广西项目办的那天,我站在办公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才推开门。面对陌生的环境、繁杂的工作,最初的每一天都像在闯关——整理材料时的手忙脚乱,接听咨询电话时的紧张结巴,筹备活动时的不知所措……那些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显得那么单薄。但就是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志愿者派遣工作时的欣喜,第一次策划区级活动顺利完成的感动,第一次站在台上分享经验时的成长……西部计划用最温柔的方式,回答了我所有的忐忑。
八桂大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故事。
运营“广西志愿者”公众号,我悄然成为八桂大地志愿脉络的记录者,用文字镌刻下每一份炽热与担当。每当我看着一篇篇来自广西各个角落的志愿故事。那一字一句,如同振翅的飞鸟,裹挟着真实的力量,直直地撞进我的灵魂深处。
在乡镇小学,支教老师以粉笔为笔,勾勒希望的彩虹,为懵懂的他们点亮了看向世界的窗。在社区,青年志愿者耐心倾听老人琐碎的过往,细心检修老化的电器。他们的每一个举动,让迟暮的岁月也能盈满温情;在田间地头,志愿者们架起设备,开启直播。他们以创新为犁,深耕乡土,将农户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推广至四方,让希望的种子在电商的沃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些承载着不同青春志愿故事的稿件,如微光,跨越山川湖海,穿透岁月尘埃,最终交融汇聚,成为照亮社会每一处角落的熊熊炬火,温暖人间,也重塑着时代的温度与模样。
作为2024年广西西部计划项目办高校宣讲团的一员,我和团队成员们带着满腔热忱,以“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为主题,走遍了南宁、柳州、桂林等11个地市,走进21所高校的礼堂。当聚光灯打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期待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在宣讲会上心潮澎湃、最终踏上西部征程的青年。
这一路,我们不仅带去了政策解读,更带去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项目专员们以“点”引“线”,用翔实的政策为同学们勾勒出西部计划的蓝图;在岗志愿者们则以“线”展“面”,用亲身经历讲述着支教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乡村振兴中的汗水与收获。当听到有志愿者说起“第一次被村里的孩子叫‘老师’时红了眼眶”,当看到大屏幕播放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工作的画面,会场总会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是青春与青春的共鸣,是理想与理想的碰撞。
8000余名学生现场参与,1.8万人次线上观看,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颗被点燃的心。这场跨越八桂大地的宣讲,不仅是一次政策宣传,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用真实的经历把西部情怀讲“浓”,用奋斗的故事把志愿精神讲“活”。当看到宣讲会后报名咨询处排起的长队,当收到学弟学妹们“我也要报名”的坚定留言,我知道,又一批青年即将踏上征程,在西部的广袤天地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西部计划不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传承。正如我们在每场宣讲结束时说的那样:“期待在西部,遇见更好的你!”
2024年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
礼堂的灯光将鲜红的服务队队旗映得格外耀眼,2024年广西西部计划岗前研学营的结营仪式上,旗帜翻涌如浪,台下是一张张被汗水与信念淬炼过的年轻面庞——他们眼里跳动着火,肩头落满星光。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微微发烫的工作证,塑封膜上还留着连续熬夜核对名单时蹭花的细痕,像一道隐秘的年轮,记录着那些与小伙伴们挑灯夜战的凌晨两三点:策划案上的咖啡渍、打印机吞吐纸张的嗡鸣、还有微信群此起彼伏的“再对一遍”……时间咬得那样紧,可我们攥着青春当燃料,硬是把每一页任务都烧成了黎明前的霞光。
新一届志愿者们正陆续登上开往服务地的大巴。车窗内,有人紧张地攥着行李标签,有人对着地图反复描画,而我的眼眶突然被风吹得发烫——多像一年前的自己啊,怀揣着同样的忐忑与炽热,把名字郑重地签在八桂大地的扉页上。那些与青年志愿者们共同跋涉的岁月,此刻化作车尾扬起的轻尘,在朝阳里闪着碎金般的光。
2024年,广西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发前往服务地。
工作证的带子被我不自觉攥出褶皱。离别从来不是终点,当大巴的引擎声渐远,我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在说:志愿者的故事永远在续写,就像西部永不熄灭的星火,一程接过一程,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一年前,我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踏上广西这片热土;一年后,我选择扎根在这里,成为广西大学的一名辅导员。2024年8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从青年志愿者到高校教育工作者,身份变了,但那份志愿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过去,我是志愿服务中的一员;如今,我带领学生们一起投身志愿服务,见证他们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独当一面。我们共同经历了2025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紧张筹备、广西青少年文化艺术大赛的青春绽放、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激情澎湃、世界市长对话的国际视野……这些高规格赛会就像“没有围墙的课堂”,让同学们在服务中锤炼能力、开阔眼界。每当听到“志愿者真专业”的称赞时,我的眼眶总会微微发热——那不仅是肯定,更是一种传承,让我回想起自己当初选择成为青年志愿者的那份纯粹与热忱。
更让我骄傲的是,我带领的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爱心支教服务队的同学们用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力量。2024年至今,团队志愿服务总时长超6000小时,开展支教活动18次,服务3000余人次。
看着他们在教室里耐心辅导孩子的身影,在社区活动中热情服务的笑容,我深深明白:辅导员不仅是管理者,更是价值观的传递者。正如那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志愿服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奔赴。
爱心支教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句话曾激励我加入西部计划,也成为我过去一年最坚定的注脚。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点燃更多青年的志愿之心,让志愿服务的接力棒在八桂大地上不断传递。
正值2025年西部计划报名阶段,我想对亲爱的同学们说:“选择西部计划,就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在这里,你会经历磨砺,也会收获成长;会面对困难,更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