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 10:3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并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成为东阿拉村“新村民”的5个月里,重庆小伙刘劲松爱上了这个吉林边境小山村。
临近春节,刘劲松和村里其他8名“卫国戍边”志愿者们集合在村里的党团活动室。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有模有样地做起述职报告。
2024年,吉林省首次实施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这一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经过集中培训后,奔赴吉林省11个边境县(市、区)的边境村,开展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
到村后,志愿者们参与拍摄第一条短视频。受访者供图
刘劲松是其中一员。他和8名小伙伴来到位于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的东阿拉村。
东阿拉村曾经是贫困村,村子距离珲春市高铁站只有12公里,距中俄边境线5公里。村民有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
东阿拉村地理位置优越,群山环绕,物产丰富。当地有“软糯香甜”的大米,还盛产野生榛蘑、木耳、榛子等农特产品。可惜村里缺乏电商人才,好产品窝在山沟里,一直没有好销路。
志愿者到村第二天,东阿拉村党支部书记吴宏就告诉他们,要重点参与到村里电商直播和产业发展中。
9名志愿者有6人来自吉林省外。外省的志愿者都是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来吉林。
上大学那年,刘劲松就报名参军入伍。大学毕业,他直接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换一种方式继续“为国效力”。
与之前想象的不同,来到东阿拉村后,刘劲松发现这里还挺“先进”,柏油马路、家家有冲水马桶、全村覆盖5G网络。
近年来,随着吉林省持续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工作,边境村发展不断向好。2024年,东阿拉村常住人口新增了35人,其中有11名非边境村人员落户。
“东阿拉村山沟子大米”是村里正在努力打造的品牌。除此之外,村里还引进了投资规模过千万的养猪场和养牛场,以及种植面积过百亩的红松果林。
“投身吉林边境村,大有可为。”刘劲松说。
志愿者们自学电商直播技巧,尝试拍摄和剪辑短视频,琢磨如何更好地推介东阿拉村、把村里的农特产卖到全国。他们和驻村干部一道,争取了5万元的帮扶资金,采购直播设备,搭建起了功能完备的驻地直播间。志愿者们两人一组,每天早、中、晚各直播两个小时。
东阿拉村党支部书记吴宏和志愿者宋怡然,为村里农特产品直播带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摄
东阿拉村的驻村戍边干部张宝,是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每周一,张宝都会组织志愿者开例会。平日里,作为“大家长”,他经常关注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需要。
“年轻人有活力,点子多,很多工作思路是在大家一起碰撞出来的。”张宝介绍说,目前大家在运营“东阿拉村,老吴”和“小张老师的驻村日记”2个短视频账号。视频从文案、拍摄到剪辑,都由志愿者自行完成。
张燕芬是团队里的“文案担当”,张馨丹、李雪敏和汪君秀是“剪辑小能人”,大学期间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宋怡然是团队里的“全能选手”……这些来自全国6省9地的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目标:脚踏实地学本领,让东阿拉村越来越好。
在基层大课堂里,每天都有新内容可学。驻村5个月,内向的山西小伙卢志军开朗了很多,见到村里老人会热情上前打招呼,也能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大方地介绍产品。
刚到村时,志愿者们首先要进行了入户走访。卢志军说,跟村民们打交道,要用“笨办法”。很多老人听力不佳,就需要大声慢语、反复交流。有时赶上村民忙农活,家里没人又打不通电话,就干脆坐在大门口等。
通过走访,志愿者们熟悉了村里情况,了解了村民的需求和期待,做起工作计划来更加有的放矢。
村里有13名中小学生,他们平日里在镇里在上学,周末回家。了解到村民们辅导孩子课业有困难,志愿者团队提出设立公益助学岗。双休日,志愿者会为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答疑解惑。
志愿者为村里小学生辅导课业。受访者供图
丰富和创新村里的文化活动,也是志愿者们的重头戏。这几个月里,大家组织村民参加乡里的农民丰收节,自编自导了歌舞、小品和满族旗袍秀等节目。志愿者们还在张宝的帮助下,组织举办了阿拉村第一届欢乐棋牌赛,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在五子棋和象棋的竞技中,村民和志愿者互相切磋棋艺、交流情感。
在东阿拉村图书室,志愿者们表演诗歌朗诵《青春》。受访者供图
戍守边境村,志愿者们还有一项神圣的任务,就是参与边境寻访踏查活动。
“有了大学生志愿者,村子发展就不再发愁没有人才。”吴宏介绍说,新的一年,东阿拉村将依托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抗联展示馆和萨其城遗址,结合东阿拉村满族历史和特色种植养殖等资源,推出红色旅游、满族民俗游、现代牧场观光游等旅游产品。
不仅如此,村里还利用闲置房屋引进了规模化餐饮企业,正在打造以满族火锅和“八大碗”为主的满族特色餐饮文化。
这些新工作都需要志愿者们的参与。春节过后,大家又要忙碌起来。
“在东阿拉村的5个月,满是成长印记。付出汗水收获温暖感动,历经困难铸就坚韧品格。”刘劲松说,我们要和东阿拉村一起,越来越好。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