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以青春为桥梁,将昌都与重庆紧紧连接在一起

 

2025-01-02 11:31: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4年,对我而言是充满挑战与奉献的一年。7月,我踏上了前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旅程,成为了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如今,我已在这里工作了5个月,每一天都充满了意义与感动。

  作为重庆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的一员,我和另外3个伙伴一起,在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2024年是重庆对口帮扶西藏昌都的第30年,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4人深感责任重大。

  初到昌都,头昏、胸腔沉闷、皮肤干裂、鼻孔出血……这些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极限。夜晚,稀薄的空气让我们难以入眠,但正是这些艰难的时刻,磨砺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明白,在这片土地上,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早年支援西藏建设的“老西藏”们喜欢说一句话,叫作“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我深以为然。

  在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我们几人均担任了数学科目的教学工作。为了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我跟随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听课学习,累计听课超过80节,厚厚的听课记录是我们这段时间努力的见证。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课业学习,我们还共同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编写了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导学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

  期中考试后,看到我所教的班级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在质量分析会上,我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能够为昌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教学工作之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新生报到登记、校门口疏导交通,还是教学楼大扫除、校内巡逻,都有我们忙碌的身影。

  课余时间,我也经常与学生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喜欢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我相信,鼓励有着异常强大的力量,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而不是推动的方式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学习的成果永远都属于学生本身,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老师,我要告诉学生如何寻找正确的方向,如何走向正确的方向。我的许多学生在初中成绩并不理想,鲜有老师对他们说出鼓励赞美的语言。有一次晚自习,班上的一位女生连续做对了多道题目,我大力表扬了她,下课后她竟哭了出来——她告诉我,这是她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得到这样的鼓励。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这句话不仅挂在昌都市卡若区俄洛镇第一小学活动室的后方墙壁上,也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2024年9月5日下午,我参与了“渝暖藏东·童心启梦”主题活动,看着孩子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和心愿,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未来无限的可能。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用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厚植实现心愿的沃土,鼓励他们怀揣梦想、心向远方。

  如今,格桑花已经在这片雪域高原上恣意绽放。而我,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归属。作为重庆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的成员,我为能够参与到西藏的教育事业感到自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青春为桥梁,将昌都与重庆紧紧连接在一起,为渝昌情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力用情去续写这份深情厚谊,格桑花将会开得更加灿烂夺目。(重庆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昌都分队队员陈若瑜)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