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随笔:从盛夏到盛夏

 

2024-07-24 14:31: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下一站,哈达铺。”记得刚到宕昌的那天,随着动车播报声响起,窗外的风景飞驰而过。一转眼,一年已至,我踏上了离别的旅途,同样的播报声让支教结束的真实感逐渐展现。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支教碎片慢慢浮现,在我的记忆里生长、长存。

  初到陇南,眼前的风景便一反我对甘肃惯有的刻板印象,与兰州的荒芜不同,陇南地理位置偏南,号称甘肃“小江南”。我所支教的学校,正位于陇南市宕昌县南河镇南河初级中学,四面环山,是一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中学。

  种希望

  刚到南河中学那天,是开学前一天。得知自己将接手九年级时,作为新教师的我一方面倍感压力,另一方面又觉得一年后和学生同时离开南初,也许比半路丢下他们离开更让我好受一些。于是,我鼓起勇气加入九年级组,加入了这个后来给予我莫大帮助和温暖的“家庭”。

  晚上,我们回到中央财经大学投资建盖的宿舍楼休息。对着空荡荡的宿舍楼,我内心满怀期待和忐忑,既期待与学生的见面,又怀着对未知的不安。第二天正式上课,我也迎来了我的开学第一课。当真正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内心紧张不已,但看着眼前一双双清澈又好奇的眼睛,我逐渐定下心来,慢慢融入“老师”这个角色。我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最终指着手里的成绩分析单,和他们立下一个约定:一年后,将语文平均分从现在的50多分提升到90分。孩子们很争气,中考圆满地履行了我们的约定——我的37名“亲学生”最后的语文平均分刚好达到了90分。

  记得2023年10月10日那天,全镇断网断电。隔绝一切外界信息的我们,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感受当下,感受身边的人。上不了晚自习,我们决定唱歌,令我意外的是,孩子们居然还会粤语歌。那晚略显稚嫩的歌声响彻教室,也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响。

  追远方

  “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工作之外,我还担任了美术社团的指导老师。这期间,我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们去挖掘身边的美,令我惊喜的是,他们慢慢地学会用作品说话了。

  宕昌的冬来得很早。我们办公室的取暖设备是传统的火炉,由于太久没用,烟囱堵塞导致没法通气,几个男生主动请缨修好了烟囱。自那以后,办公室再也没冷过。

  2023年年底,学生因为流感相继病倒。我也没能躲过,连输3天液体加雾化,咳嗽还是不见好,课也没法正常讲。原本准备放网课,可多媒体故障无法播放,只好扯着嗓子硬讲了半节课,结果病情又加重了,嗓子彻底失声,发不出一点声音。记得12月18日那天下午,我从县医院输完液回到办公室准备阅卷,却被桌上的一幕感动了:桌上摆着感冒药、咳嗽药、零食,还有写满了问候的便利贴……

  渐渐地,我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们相处、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他们则不再把我当作遥不可及的老师,而是当作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即使孩子们平时羞于表达,但我知道,他们已经在慢慢地接纳我。

  但是,支教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4学年开学伊始,备考压力越发沉重,我会因为孩子们的成绩而焦虑不安。突然发觉自己不经意间的唠叨,正是自己在上学时听到的老师们的苦口婆心——教育的闭环在此刻形成。但即使再难,每当我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容和期待的眼神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油然而生。我知道,我不能放弃,我必须坚持下去。

  我知道,我的支教故事只是众多支教故事中的一个,但它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再出发

  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看着还处在最天真烂漫的年纪的孩子们,作为“过来人”的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总是想对他们多些嘱咐,也不由自主地变为唠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不论中考结果如何,我都希望他们能够走进自己、了解自己,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清楚自己的理想又在何方。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走出大山,去看看山那边的大千世界。

  这一年,我听过南初清晨6点的琅琅读书声,吃过南河镇中午12点的面皮和搅团,看过南河沟傍晚5点的落日,数过南初晚上10点的星星;这一年,我赏过官鹅沟的森林瀑布,尝过鲜甜可口的野草莓罐头,拍过巍峨耸立的雷古雪山。我说,宕昌是我的第二故乡。宕昌说,欢迎你常回来看看。

  这一年的生活碎片太多太多,在这幅拼图中,我看到了教室里早读的身影,我看到了生病期间办公桌上摆满的惊喜和药物,我看到了同事借给我的暖风机,我看到突发地震时搀我下楼的同事,我也看到中央财经大学对口帮扶队伍与研支团在基层大地的辛苦耕耘,更看到中央财经大学与宕昌县心连心手拉手的深厚友谊。

  宕昌这座城,没有喧嚣,只有赤诚。(中央财经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杨佳轩)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