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学生变学妹——“老师,我考上了你的大学!”

 

2023-09-14 09:38: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拉萨青年志愿者”   

  9月6日,在初秋微风渐起的时节里,河海大学本科新生开始陆续入学报到,其中有两位特殊的学生。

  她们是公共管理学院劳动社会与保障专业23级本科新生白玛央金,和法学院法学专业23级本科新生荷丽梅,两位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的学生。

  时隔两年,跨越千里,她们成为了自己曾经的研支团志愿者老师司佳蕾的同校学妹!据了解,这也是首次有河海大学研支团志愿者任教学校的学生考入河海大学。

  司佳蕾是河海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拉萨分团团长,2020年8月赴西藏高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拉萨支教服务期间,除了尽心完成支教学校教学任务,司佳蕾还带领研支团志愿者继承和发扬河海大学研支团在拉萨志愿服务项目“恩海学堂”,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思想引领等志愿服务,获得了2020年民族团结闪光行动优秀个人的荣誉。

  “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是河海大学研支团第一个也是目前持续时间最长的支教服务地点,截至目前共有十一届研支团69名志愿者接力服务于此。三年前,司佳蕾作为第22届研支团志愿者从南京奔赴“日光之城”拉萨,成为了白玛央金和荷丽梅的数学老师。

  支教期间,司佳蕾曾经担任高一四个班级的数学老师,课时量在学校老师中最多。她经常会利用自习课给学生们上课,尽她所能寻找时间为学生补习知识。

  在两位学生印象里最深刻的事,就是司佳蕾经常奔波在各个教室的身影,甚至有时候一整天都是满课,就在这种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上自己本以为司老师上课会无精打采,但是她一点都没有,站在讲台上的她永远热情饱满。她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也让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考试中她的两个藏文班更是以远超其他班级近十分的好成绩,位列年级一、二名。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分别时两位学生都给司佳蕾写了信。在信里,司佳蕾是那个“严格的老师”,甚至是“那个讨厌的老师”。但正是因为司老师的认真,让她们对本想放弃的数学重燃了希望,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司佳蕾在支教时,经常会跟学生们描述大学的生活。荷丽梅说:“当时我们还搜到了很多司佳蕾老师的推文,看到她在河海大学曾经做过的学生工作以及老师获得过的各种荣誉,这深深地影响了我,在心底悄悄埋下一颗要考上河海大学梦想的种子。”

  2021年7月,在支教结束离开拉萨时,司佳蕾曾对学生们说:“希望你们能继续努力,高考考到我的学校来!等你们高考时我一定会再来看你们的!”她给每一个学生都写了明信片,和每一个学生告别。

  “重逢的梦想”
  承载在每一个关于拉萨的梦里

  两年前的分别并未如同信中所说成为她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2023年5月,司佳蕾又再次一个人回到了拉萨,回到了曾经支教过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兑现了她在离别时跟学生们许下的诺言,“我一定会回来看你们的”。她再次说道:“希望你们能考到我的学校来,我在河海大学等你们!”

  在那段荷丽梅和白玛央金为梦想冲刺的日子里,因为长期处于高三的压力下,她们已经渐渐有些疲惫,甚至感到失去希望。

  白玛央金说:“看到司老师我们都非常激动!是司老师再次回到拉萨,让我心中那束已经有些微弱的梦想火苗被重新点亮。”

  荷丽梅说:“我们从来没想过司老师真的会回来,真的特别开心和感动。她一直鼓励我们,说会等我们的好消息,还给每个人还写了一张手写的明信片,特别的暖心,让我瞬间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继续拼尽全力!”

  “心诚则灵”
  梦想的格桑花终于如约绽放

  高考成绩出来时,她们都第一时间向司佳蕾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五月重逢时的约定,真的在这个盛夏如约兑现了。”司佳蕾收到学生们发来的录取消息时,激动之心溢于言表。“我深知她们能考上河海的不易,这在我们学校研支团任教过的学生中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但我仍无数次默默许愿能有我的学生考上河海。身边有很多研支团结识的伙伴都说非常羡慕我,能拥有这么好这么优秀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运,是她们让我的支教生涯有了更完美更感动的意义。”

  这是白玛央金和荷丽梅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求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她们感到异常的孤独,在她们手足无措时,司佳蕾专程从本部赶到江宁陪伴她们报到,带她们走过学校图书馆,走过小浪底,走过每一片自己曾经无数次踏足过的河海校园,让她们感到了巨大的温暖。

  从学生变成了学妹,间隔两年,她们的师生情仍然在双向奔赴!

  能成为照亮她们求学路上的一把火,能够见证她们的进步与成长,是支教这件事最富有色彩的原因。

  像两年前支教结束离开拉萨时对学生们说的一样,像五月份回到拉萨为她们加油鼓气时说的一样,对于她们未来的大学生活,司佳蕾想说的仍然是那句:“希望你们一切都好!”

  “我希望她们能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希望她们在河海求学四年后能满载而归,希望她们一切顺利一直快乐纯粹,希望她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并发光发热,希望她们都能成为最初想成为的自己。”

  两张明信片承载起梦想的奔赴。一面承载的是司佳蕾一笔一划的殷切期盼,另一面是两位学生无限可能的未来。

  这场双向奔赴的师生情谊,让这段支教故事圆满且美好。研支团的故事仍在续写。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