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肖俊桂:“我在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的376天”

 

2021-12-31 08:55:00   来源: 西部志愿汇   

  岁末年初是回顾和展望的时刻,我们邀请了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部分年轻同志,与大家分享这一年来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感悟和思考。这其中有从事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专职同志,也有在本年度深度参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即将离任的挂职同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肖俊桂的2021。

  2020年12月21日,怀揣着对未来一年无限可能的期待与兴奋,我踏进了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这里的氛围到哪都是热情似火,激情涌动,甚至不拘小节。我在中心遇到的每位可亲可敬的领导,每个有爱有趣的同事,让我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甚至是在那个冬天要靠“一身正气”取暖的公寓里,都能感觉到温暖与安全。

  在这里,我学到了终身受益的工作方法;在这里,我收获了相见恨晚的珍贵友谊;在这里,我领略了志愿服务的大道大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在这里的376天,那就是“事上练,练中磨,磨里悟”。

  用实际行动链接崇高理想:在“事上练”,热血而澎湃

  “事上练”是一种行动哲学,说到底就是愿做、敢做、善做,它练的不仅是事情本身,更是干事人的心,是看待事业的责任感,是对待名利权势的胸襟。

  这一年,在中心领导的指导下,在处室负责人的直接带领及同事们的通力合作下,我主要干的事便是全面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各项工作。全流程参与西部计划岗位设置审核、招募宣传、日常管理、考核评优等环节,具体参与筹办2021年西部计划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2021年西部计划部际联席会议等,参与组织开展了两次西部计划志愿者全员网络专题培训……参与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作为实践育人、人才流动、促进就业、协力振兴四大工程“集合体”的西部计划与中国社会的前进脉搏是那么的紧密相连。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正是由于参与到西部计划中来,我才能够有机会用实际行动更加直接的链接崇高理想,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尽献微薄之力。事上练,让我热血而澎湃。

  以不破不立链接改革创新:在“练中磨”,充实而丰厚

  “练中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有了定力,才能沉淀下来干事创业。

  这一年,我先是在文稿上“磨”。《基于2020-202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岗志愿者全员网络问卷调查的实施情况报告》《关于在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到西部去,以青春之名!——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参与完成了大大小小约107篇工作文稿,而我写的文稿也从最开始的“边角料”变成了后来的“原材料”,再到“半成品”,甚至偶尔灵光乍现蹦出的“完成品”,磨的过程对我而言是破除原有行文习惯,树立全新话语体系的过程,痛苦不堪,但磨的结果让我暗暗自喜,我想我的到来终于不再是给领导添乱,我的存在或许多少是有点价值的。

  然后,我开始在积极探索上磨。曾经有人跟我说“人类之所以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看似玩笑,但也不无道理。在全面熟悉了工作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领导们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打破惯例,我们开展了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加地方项目共计4万人的在岗志愿者全员网络调查,围绕调查结果形成了5个方向的报告,为日后“私人订制”分省指导报告打下了基础。我们也在过去既定工作步骤里寻找改进方向,比如为提高西部计划招募质量,提升高水平高校志愿者比例,我们研究如何开展预招募宣传工作,让每一个既定动作都能切实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服务。练中磨,让我充实而丰厚。

  因身临其境链接大道大义:在“磨中悟”,积极而纯粹

  “磨中悟”,悟的是智慧,是道义,是将思考转化为肌肉记忆,一遇干事的情景便能条件反射,即刻发动。

  这一年,身临其境于志愿服务事业之中,我领略到了志愿服务是一个充满敬畏的过程,也是一个信仰重塑的过程。一个志愿服务行为确实无法把社会上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但谁也不能否认志愿服务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多么关键的作用。志愿服务事业中尽显大道。

  这一年,我也感受到了志愿服务之所以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因为它是一种情感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的一种延伸,是人的内心感知以及情感、观念的一种延伸。志愿服务事业里饱含大义。在我的职业生涯里,能有那么一年的时间与我们国家志愿服务事业的核心力量、顶层力量在一起为了这份大道大义而奋斗,我何其有幸。磨中悟,让我积极而纯粹。

  在这个目光所及,皆是焦点,尽是信息的地方,我也常常反思,到底哪些长成了我的筋骨肉?哪些长成了精神气?哪些又应该要断舍离?但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现在的我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但是却知道的不多,不精,不深,不透,说到底就是不够专业,缺乏围绕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路走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更加缺乏长期的积累,昨天的积累尚不能支撑明天的需要,这样的成长势必无法“长情”。

  因此,接下来的我,将会更加聚焦于主责主业,多输入、多积累、多收敛、多充电,少些无用输出、少些无效消耗,从党的需要、青年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事业的需要等角度去思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创新点、发力点,更好地走进“青年心头”,更好地为实现共青团跑赢“三个赛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不久后,我将要离开这里,再次起航,投入新的“战斗”。我想说,现在的我会怀念过去十几岁时鲜衣怒马的我,会喜欢往昔二十几岁时桀骜不驯的我,会享受如今三十几岁时披荆斩棘的我,也会期待未来四十几岁时乘风破浪的我,更会憧憬在不远的某一天能够成长为我所热爱的那份事业里的宛若定海神针般的我。时间会是最好的判官,它会不紧不慢记录着每一秒钟。对我而言,每一秒都是独一无二,每一秒都要稳扎稳打。因此,我要真诚地感谢过往的每一秒钟里用爱护与包容陪伴着我的领导们。我也想由衷的和这里与我最亲近的几位小伙伴们说,我真的很喜欢你们,这一年,所有捧腹傻笑的瞬间,聚在一起放肆大笑的日子,都与你们有关。

  我们的故事不长,也不难讲,四字概括,三生有幸。我相信,一切看上去走到终点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开始。

  (作者:肖俊桂,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团委书记,现挂职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