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助学走访纪实:在“西”望的田野上播撒爱

 

2021-10-28 15:2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南京理工大学“兰小杉”研支团已陪伴四川峨边走过七载时光。由研支团成员组织实施的“西”望爱心助学计划,一直在向大山深处传递温暖与爱心,累计发放助学金近20万元,资助建档受助学生近30名。南理工第23届“兰小杉”研支团四川分队的志愿者们,继续传递着这份希望,为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略尽绵力。

  伴随着峨边雾蒙蒙的早晨,四名志愿者踏上了第一次家访之路。

  约半小时后,志愿者们来到了郭凡小学受助学生居住的村寨。小梅的妈妈早已在家门口等着了,一见到志愿者就热情地打招呼。小梅默不作声地回屋搬凳子。小梅的家庭环境比较困难,家中只有母亲和爷爷,爷爷身体不好,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母亲务农。小梅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懂事到令人心疼。

  “老师知道了你把早饭钱还给爷爷的事情,小梅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是不吃早饭,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老师下次来的时候带些面包,你可以当作早饭,不要再让自己饿着肚子了。”面对志愿者的关切,小梅腼腆地点了点头。

  当志愿者询问学习情况时,小梅轻声道:“感觉都还行,但是学得更难了。”志愿者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把知识都学好,不要轻易放弃。”

  “嗯!”小梅声音虽轻,语气中却透露着坚定。

  随后,志愿者们坐车经历了“九曲十八弯”到了小银、小云两姐妹家。姐姐小银今年刚上初中,表现出色,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妹妹小云在郭凡小学读六年级,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里的墙上挂满了两姐妹的各种奖状。志愿者对姐姐刚入初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并详细询问了她初中的生活情况。

  “上初中了还每天回来吗?”

  “不回来!我们都住校,周六周日回来。”

  “这么远是自己走回来吗?”

  “不是,有车接送的,一次十块钱。”

  ……

  姐姐小银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照顾得很好,妹妹小云以自己的姐姐作为学习榜样。两姐妹的乖巧懂事,让志愿者深切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和价值……

  结束了上午的家访,志愿者们又坐车奔向六丰小学的受助学生家。开车师傅很热情,一路上不停地介绍彝族新村近几年的发展与变化,路修平整了,宽敞了,厂子也建起来了……原本接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开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一栋栋带有彝族风情的房子群立于山脉之上,红顶橙墙。“不等不靠不要,自立自强奔康”,志愿者们感慨着村庄的美丽建设。据了解,彝族新村是当地群众的易地搬迁新居。又大又漂亮的房屋展现着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

  来到小东(化名)家时,他正在二楼做作业,经过与孩子父亲的交流,志愿者了解到小东从小到大都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也很重视他的学习。见到小东时,他一直低着头。

  “听爸爸说,你的学习很好,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好不好呀?”

  “第一名”,小东没有抬头,但是羞怯着小声嘀咕了一句。

  “那升入初中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呢?”小东摇了摇头。

  “爸爸很希望你能够考入学校的重点班,听说上一次只差四名就进去了,下次你有没有信心呀?”第一次,小东缓缓抬起了头,我终于看清了这个害羞内向男孩的面庞,他边点头边嗯,眼神里满是坚定!

  虽然小东话不多,但他非常乖巧懂事。临走前,志愿者鼓励小东,男孩子要大胆一些,只要继续努力,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也相信他一定能实现自己进入重点班的愿望!

  结束彝族新村的家访,志愿者又辗转来到小沙(化名)家。院里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们正在玩耍打闹着,一问小沙,原来是家里今天收包谷,他和父母刚从地里回来。

  家里一共有四姐弟,小沙是家中的大姐,平时她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承担很多农活。但是小沙非常健谈,性格开朗活泼,在交谈中她总是咧着嘴笑,很是可爱。

  家里条件艰苦,但作为姐姐,小沙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越来越好。小沙的学习很好,从墙上贴满的奖状可以看出来。在交谈中,小沙倾诉了最近的烦恼。原来在村里上小学时没学过英语,升入初中后,因为基础太差,她一直听不懂老师的英语口语授课。

  家访中,志愿者看到当地教育资源的稀缺问题一直存在。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支教老师,志愿者能做的还有很多……告别时,志愿者与阿沙约定,学习上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一定要记下来,下次家访时志愿者帮她解答!

  离开了小沙家,志愿者们又家访了阿十(化名)、阿曲(化名)姐妹和小洛(化名)。她们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但是她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想要继续学习的信念。在聊天中,志愿者了解到,三个孩子在各自的班级里都“身兼数职”,既是课代表又是体育委员;她们学习努力,收获满满;她们兴趣广泛,全面发展。她们都希望能够继续读书,并且有信心和能力继续读下去。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看着这些性格或开朗或腼腆的孩子,她们面对贫困家境生活艰难,仍然很坚强、懂礼貌、知感恩。这种自强勤奋、努力通过学习来改变个人未来的精神,让志愿者们钦佩,相信她们一定能走出大山、摆脱贫穷。

  沙坪镇中心小学是志愿者家访的最后一站。穿过县城中一个又一个小巷,最后走进受助学生小左(化名)的家。当时已是傍晚,采光不好的平房里,光线昏暗到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小左爸爸热情地打开家里用电线悬吊着的节能灯泡,还拿来两瓶矿泉水。

  小左原本住在距离县城近一小时车程的勒乌乡。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小左的爸爸妈妈带着4个孩子下山,在县城里租了住房,并把他们送进县城的小学。小左爸爸打零工收入极不稳定,妈妈摆小摊也收入甚微,但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孩子们的爱与期望。“我就是吃了没有好好读书的亏,一定要让这几个孩子通过读书可以生活的更好。”小左爸爸和这世上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为了孩子,倾尽所有。

  此次家访让志愿者对当地的乡村教育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他们懂得了肩上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他们将接过上届队员们的接力棒,用心用情用爱,守护这些天真的笑脸,让更多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南京理工大学第23届研支团四川分队)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