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西部计划志愿者韦慧晓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2018-12-04 09:09:00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15周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启动20周年。自2003年起,团广东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连续15年共同组织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山区)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山区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出了我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韦晓慧、敢于向疆独说不并扎根南疆的广东姑娘冯卓怡、从广东“外来户”到“最美新疆人”邵书琴等一批广东优秀志愿者代表。15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西部(山区)计划已经成为了广大高校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实践育人工程、就业促进工程和人才流动工程。

  韦慧晓,广西百色人,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07级博士,中山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任郑州舰实习舰长。博士毕业后参军入伍,登上航母辽宁舰,经过五年磨练,成长为海军首位女舰艇指挥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之一。2008年获得“2008奥运会冠军论坛”优秀青年称号,获得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联合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称号。今天让我们来听听韦慧晓讲述她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八千里路云和月”

  “八千里路云和月”,从广州往北从青海的格尔木走青藏公路进藏的路程是四千多公里,是八千里路;而我(2008年)九月份刚刚结束的艰苦的西藏阿里地区地质考察之旅也是四千公里,八千里路。进藏不易,在藏更不易——这一点,到过西藏的人、在西藏的人都深有体会。

韦慧晓在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出征仪式上领誓。

  我在西藏当志愿者的两年多时间,足迹遍及西藏的七个地市。2005年8月—2006年7月,作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西藏林芝县中学支教;2006年7月—2007年9月,在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总工办实习。

  志愿服务,是起点,让我渐渐走入我向往的青藏高原,触到它的心跳;志愿服务,没有终点,我深深被青藏高原的辽阔美丽、被西藏人民的淳朴善良所感动,我希望能为我热爱的这一片土地、为这里的人民尽我绵薄之力。

  那么,这不同的八千里路各是怎样的云和月呢?且让我慢慢叙来。

  我志愿,我服务

  我的朋友们、学弟学妹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到西藏当一名志愿者?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我对志愿服务的热情。

  2004年,我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成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没多久,我偶然在环境学院的宣传栏看到一张醒目的大红榜,上书:“热烈祝贺我院两名同学到西藏林芝支教。”西藏!支教!我怦然心动,原来中山大学的支教团就是到西藏支教。我要申请一起去!于是我向系党委和我的导师都谈了我的想法,他们非常支持,鼓励我到西部、去支教就要趁年轻去。
  随后,我便和六位团友一起踏上了到西藏林芝支教的征程。

中山大学第七届研支团成员合影(左二:韦慧晓)

  把爱心当成责任,把责任当成习惯

  我在西藏支教的日子,是一段体验西藏教师的辛苦劳作的日子。如果来西藏是源于对圣洁高原的向往,那么在这里当志愿者,一定要有爱心。

  西藏的孩子非常聪明、非常单纯,对所有的事物也很好奇,好奇心是主动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前提。但教学的结果是孩子们的成绩跟内地学生的成绩有较大差距。林芝县中学的学生99%是藏族,90%来自农牧区。他们喜欢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歌唱,不习惯端坐在教室里听课。何况在西藏,尤其是农牧区,汉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对大部分的藏族学生来说,汉语就相当于他们的第一外语,而英语则相当于第二外语。

韦慧晓在林芝县中学(现林芝市巴宜区中学)门口。

  我曾向教导主任咨询:为什么我们的课时数没有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教导主任说:藏族学生还有藏文课要学,英语课的课时数只能压缩。我说:没有教学大纲的课时量,我们当然很难在课堂上“塞”给学生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导主任说:我们也没有办法,藏文也很重要啊。

  根据实际情况,我做了几件事情:第一,向我任课的几个班级的课任老师挨个“乞讨”,每个班每周多“讨”到了一节课,英语的每周课时量从三节升到了四节。第二,我把教学目的从传授大纲内容,转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两周安排一次英语视听课,教学生们唱英文歌,看英文少儿剧。第三,我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先简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已经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感的;第二类是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然后每节课把两类学生分开,第一类正常授课,第二类到另一个教室里自习,每堂课布置一定的任务:从字母、单词开始,强行要求记忆。第四,按照课本和教参的练习题去寻找讲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做题目时能够比较容易自行做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这样五个班的英语课,比十个班的英语课还要多。于是,我的课时量骤增至林芝县中学的教师里的第一。每天我桌上需要批改的学生作业本比我还要高。有时候嗓子发炎得连话都讲不出来,可是一到上课时间无论是靠吃药还是什么办法,我还是要坚持把课程任务完成。有段时间因为连续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站讲台上课,我的腰肌劳损,疼得想转身都转不了。但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按照我的进度安排,慢慢地对英语课的态度改变,也逐渐地掌握了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我真的非常高兴。

  西藏精神鼓舞我

  当有人因我在西藏当志愿者而夸奖我时,我常常心生愧疚。因为跟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的人相比较,跟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相比较,我所做的,微不足道。

韦慧晓与学生们在一起。

  一来到西藏,就知道了“西藏精神”,也慢慢以此为准则来要求自己。“老西藏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新西藏精神”是:老老实实做儿女,踏踏实实干工作,艰苦不降标准,缺氧不缺精神。

  在西藏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西藏人必须吃苦耐劳、团结奉献、踏实进取。条件虽苦,我们的工作不降标准;西藏缺氧,但西藏人不缺奋斗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有这么多人携手并肩,我不会畏惧、不会寂寞,我有无上的勇气和激情;我被西藏精神所鼓舞、所振奋,我想为我热爱的西藏也付出最大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韦慧晓与藏族孩子在农牧民文化夜校前合影。

  在西藏,我除了支教外,还主动地去推动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我除了与同一届的支教队友团结友好、共同努力外,还主动与后两届支教队进行沟通交流,带他们尽快地适应西藏;除了照顾好支教的师弟师妹,还积极地去联系所有在藏的中大校友,组织校友联谊活动,为推动校友分会的建立而努力;我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与每一个打交道的人愉快交流,交了很多朋友,不管是援藏干部、企业家、医生、老师、喇嘛,还是出租车司机、干洗店老板娘、单位的保安、清洁工……都很高兴有我这么一个真诚的朋友。没错呀,我们志愿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好西藏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和桥梁,我们的快乐和积极会是藏汉的进一步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催化剂。

  一个人要维持生命、要谋个温饱并不是一件难事,那我们何不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

  怎样的事情有价值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你能给别人带来快乐,那么当你看到他快乐的笑容时,你会更加快乐。这种快乐是其他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而当你做的事情是为更多更多的人谋福利的时候,你会有无上的信心勇气,你会得到无穷的快乐。这就是志愿精神的实质。

  支教,志愿服务,是起点,不是终点,我将继续行进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这条路上还有很多个不同的“八千里”。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