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彭小林:志愿服务在我心中种下公益的种子

 

2016-12-23 10:1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5年暑假,以同样的方式带队到堰塘乡清水塘中心完小开展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

  除了自身参与支教我还积极为家乡引进诸如湖北省贵籍大学生联合会支教助学团、陕西师范大学赴贵州支教队等优秀支教队,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家乡的支教助学活动中,使得近4000余名山区孩子受益。

图为志愿者彭小林开展支教回访为贫困生送去爱心物资。彭小林 供图

图为志愿者彭小林开展支教回访为贫困生送去爱心物资。彭小林 供图

  在乡村的土地上走村窜寨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调研,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同时利用拉赞助和“互联网+爱心募捐”的方式为山区募集资金30000余元,为贫困留守孩子送去书包、钢笔、词典、字帖等慰问品,针对特别贫寒的孩子还送去了慰问金给予帮扶,还兼顾开展集体过生日派对和拍摄全家福纪念照,带给他们心灵的温暖融化留守之殇的寒冰。

  携手德联奋蹄向前

  俄国革命家赫尔岑说过:“一朝开始便能够永远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从当初为了逃避空虚的寒假,到如今真正成为一个德联人;从彼时只是“年少轻狂”般的急作为,到此时真正也确确实实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公益人。虽然未来长路漫漫不可期,但脚踏实地坚持在公益路上,也真实地让我感到幸福几多。

  2016寒假,当我真正从德联前辈们手中接过接力棒的那一刻,方觉得已经不只是兴趣与爱好了,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逼迫我们新一代德联人,从需要人牵着鼻子教,到“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6寒假“家乡情·春晖行”系列活动——春晖助学、义写送春联、文艺演出、高考经验交流。2016年暑假“青春扶贫·志愿德江”系列活动——支教助学、医疗义诊、精准扶贫实地调研、文艺汇演。从传承到创新,我与同伴一起,把德联引向又一个新高度。

  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句台词:“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同一件事。”四年大学路,8个寒暑假,8次反乡感恩志愿实践活动,各种项目30多次,累计实践达150多天。原以为“毕业”是一个遥远的梦,却不料不经意间已经被甩在了身后,虽然比起留在大城市,住着高楼大厦,拿着高薪,如今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住在镇政府的二层瓦房,拿着为数不多的补贴,显得如此清苦。但是每天看着大山,亲近流水,与一张张老百姓慈祥面孔对话,过着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用有限的青春,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投身一场关乎家国利益的奉献,岂不快哉?

  为家乡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用青春的热情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成长。将公益进行到底,我会一直行走在路上。

  作者简介:彭小林,德江大学生联谊会团支部书记,长安大学赴贵州支教服务队创建人之一,长安大学2014年、2015年志愿活动优秀个人、先进个人;2014年第二届“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荣获“全国先进团队”负责人;2015年荣获陕西省首届青少年项目大赛银奖。2015年德联获铜仁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贵州省首届“金立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中国第二届志愿服务交流会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目大赛铜奖负责人。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贵州省德江县平原镇政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