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枯死的胡杨也成为额济纳的一道风景。在额济纳前往西夏黑城遗址的路上有一片难得的干枯胡杨树林——怪树林。它位于达来库布镇南20公里,这里几十年前是一片原始森林,由于水源不足等自然因素,大面积的胡杨树木枯死。如今,枯木东倒西歪,神态各异,当地人称之为怪树林。怪树林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在于,虽然进入怪树林有如进入生命禁区,但是如若你仔细观察,便可发现这里孕育着微妙的生机。苦菜花不足五厘米高,她开着直径半厘米的小小的白花,吐着嫩黄的蕊,仿佛向人们昭示生命的力量。对于它小小的身体来说,她的花简直硕大无比。再往远处看去,年轻的胡杨挺立在前辈倒下的枯干旁,叫你不得不身体振颤发出惊叹。来额济纳一定要去胡杨林转转,葱郁和干枯都是风景。
悠久神秘的历史
额济纳的历史悠久神秘。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隶属乌孙;先秦时为大月氏领地,称为“流沙” 或“弱水流沙”;西汉初为匈奴牧地;汉武帝时,始称“居延”;元代称“亦集乃”;大约三百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内迁至此后称“额济纳”。1949年9月21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扎萨克郡王、防守司令部中将塔旺嘉布致电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宣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获得和平解放。
因为这里是戍守疆土的门户,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生活着蒙、汗、回、满、藏、土、裕固、达斡尔、俄罗斯九个民族。在这里可以找到嘎顺扎德盖岩画、黑城子、红城子、绿城子、居延城、汉长城等等历史遗迹。每个历史遗迹都有他神秘的历史。来额济纳你也不妨探究一下。后面我将为大家讲述黑城的故事。
所有的历史故事中,土尔扈特蒙古族东归的历程最富传奇色彩。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领部众5000余人从伏尔加河流域起程先赴西藏,后栖党色尔腾,最终定居额济纳河流域。阿拉布珠尔受康熙册封固山贝子,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的第一代王爷。乾隆年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既不在外57旗之列,也不在内49旗之列,而直属中央理番院管辖。
赤子东归,已经是往事了。在这里我遇见了塔旺嘉布的孙子,阿拉布珠尔的十四代孙,土尔扈特部的现代王子——纳日松,据说他的名字是青松的意思。说实话,我也没有看清他的模样,据他的妹妹——一位有俄罗斯血统的蒙古公主讲,是因为最近头发剪的有点让他“尴尬”,所以才整天戴着帽子。对这位王子的另外的了解就是,他不会说蒙语。这对我来讲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在额济纳,甚至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不会说蒙语的蒙古同胞很少。没有了世袭的爵位,又不会说蒙语,这位蒙古王子还真算现代。
每次想起他,我都联想到金庸笔下的蒙古王子托雷。射雕英雄已不在,大漠豪情今尚存。土尔扈特的故事等我参观完王爷府再与你慢慢道来。
弱水三千一瓢饮
额济纳因额济纳河得名。额济纳河古称弱水,是大禹治水疏浚的九大河流之一,其疏浚的时间较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疏浚时间还要早。《尚书·禹贡》曰:“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就是而今的额济纳河,“流沙”就是现在的额济纳。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担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弱水何以得名。其实,古弱水并不弱,否则也不用大禹来疏浚。古弱水流经河道开阔平坦,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故谓之弱水。《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郭璞注曰:“其水不胜鸿毛。”意思是河道浅且水流急,不易行舟。文中提及的“昆仑”就是现在的祁连山,而弱水入额济纳境内又称黑河。对于弱水的特点当年还有“黄河没底,黑河没帮”的说法。
额济纳河是内陆河,其形成的内陆湖称居延海,始称“南海”。是远古时期中国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据卫星照片和考古证实,居延海湖面面积最广时曾有2600多平方千米,到秦汉时期尚有726平方千米。
传说中,道教创始人老子骑着他的神牛,从东海之濒起程,在函谷关为天水人尹喜写下著名的《道德经》后,西行千里,没入居延海,幻化紫气,得道成仙。这就是“紫气东来”的典故。又有传说,庄子在梦境中变成蝴蝶后幻为一缕清烟,从居延海升天成仙。故事里提到的居延海如今风光不在,她已经萎缩成两片湿地。而且,每每面临干涸的威胁。
忠魂守护的黑城
从怪树林继续东行5公里,有一处黄沙掩盖的历史遗迹——西夏黑城。西夏黑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城内有清真寺和佛塔建筑,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大融合的盛世景象。马可·波罗在游记中也曾经记载过这里的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