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滕铠嘉 李岚峰)日前,201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近日,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平坝分队在服务地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密切关注两会热点,针对环境治理问题,分队成员展开热议。
李岚峰:今年两会,环境治理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雾霾、APEC蓝也是近来挂在国民嘴边的新词,如何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已污染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应该是一件全民行为,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各行业应主动找到自身与环境治理的结合点,比如我在支教工作中,借助讲授高一地理的机会,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环境治理意识与思路。我坚信,只要用心参与,人人都是环境治理的排头兵。
马敏嘉:对于环境治理,一是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推广切实、不怠的治理观念。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是内在要求;与此同时,环境治理也要讲究经济效益,不能空、不能虚,在积极推进的同时应以公平效益为原则,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切实推进。二是加强法治化,引入市场化。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法制体系是环境治理实施的坚强后盾;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治理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唐静:在大环境下,国家应注重产业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型生产链,减少三废产生。其次,对于生活垃圾主要是能够提供一个便捷又经济的处理方式,这样不管老百姓的经济水平怎么样,素质怎么样,他们都会愿意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美好。
蒲婧翔:雾霾在刺激人类呼吸道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该停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了,哪怕经济增长的速度慢一点,只要换回蓝天和清新的空气都是值得的。媒体对雾霾的关注大大刺激了人们对于环保问题的讨论,在整个社会达到了环保宣传的空前高度,这对于提高环保意识推行环保政策都是极有利的,但愿政策落实到位,让环境保护不再是空口号。
周池苇:前阵子路过上海,饭后漫步外滩,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似乎已无法再与记忆中的那片重合。灰蒙蒙的穹顶之下,竟也有这一方净土!好友告知说,上海近年来大力整治,空气质量虽不及边远山区,但在长三角可是首屈一指了。幼时的清澈的碧空确已消融于脑海,但能目睹淡蓝天空,可说是不虚此行了。两会完毕,论及环境雾霾,可以看到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整治力度只会胜似往日,至少这里的蓝天给了我对政府的信心。
陆锴:环境保护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环保部部长提出农村环境治理是目前治理的难点。难在农村污染源比例在上升,而村庄治理的比例过低,接受城市工业污染转移,已经生态退化没有得到遏制。从上向下看,这四点有理有据,而根本源头在哪?治理在加大力度,但源头在哪里?除了工业转移,农民环保意识普遍不足还是大问题。不能转化为看得见利益的事情就不做,还是每个农民心中的第一准则。政府在这方面还是要下足功夫,农村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