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吉林农大研支团:上善若水做教育的攻坚人

发稿时间:2016-02-20 13: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这是来道德小学(吉林农业大学内蒙支教服务地: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道德乡)的第四周了,时间过的飞快,我们早已经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初晨早起,日落而归,与三尺讲台为伴,日日聆听孩子们朗朗读书声,真正的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渐渐地熟悉并喜欢上了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沉淀一种在繁华都市中难掩的浮华之气,感受这里所带给我们内心的祥和。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研支团服务地道德小学的教室。张一枫摄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研支团服务地道德小学的教室。张一枫摄

  学校的师资力量极其匮乏,目前我们分别担任一、三年级的数学,四、五年级的语文,全校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的科任教师。第一次觉得自己肩上扛起了如此重任,也格外觉得作为一名西部支教服务人员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将青春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多么的充满意义。
  校舍全部为平房,课桌破旧,房屋年久失修,四面墙壁灰暗,地面是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因为地处内蒙,风沙大,每天需要经常往地面上泼水,而教室后面的板报需要在每次出之前提着墨汁桶粉刷,教室里没有日光灯,仅仅有的只是一个晃悠悠晕黄的钨丝灯泡,当阴天下雨光线不好时为了省电基本不用,即使使用也会黑板反光,不利于同学学习,校园内所有教室没有一个窗帘,白天当阳光射进的时候,被晒到的同学就将课桌往阴凉处搬动。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在辅导道德小学学生功课。范小琴 摄

图为吉林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在辅导道德小学学生功课。范小琴 摄

  当学生们宁可在昏暗中瞪大眼睛仔细辨别黑板字迹也坚持为了省电不让打灯的那一刻,当学生们每天上午太阳射到课桌时,充满乞求的望着我征求是否可以搬动桌子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像海浪般波涛汹涌的,眼眶有些湿润,心有些疼痛,也许支教的生活很艰苦,也许从城市到乡村有诸多的不适应,但是大爱无边,上善若水,站在教育的光环下,此刻生命才彰显了价值,坚定的做教育事业的攻坚人。(朱思睿 苏亮 姜悦 张一枫 范小琴 肖颖)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十届优秀志愿者评选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