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通讯员孙潇)“水是生命之源”,当我们每天便利地享受着丰富的水资源时,可曾想到有一群孩子还在因用水而发愁?
他们便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兴合村狗吊岩组为民小学的孩子们。
为民小学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腹地,当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使其地表蓄水困难。村民一般要到岩洞中挑水来饮用,而洗衣等日常用水则靠屋顶收集的雨水。
因此,为民小学近200名学生的在校用水、饮水极为不便。同时,饮水也因为所谓的“山泉水”不卫生,水质状况差,存在很大隐患,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肚子疼的状况经常发生,甚至会有结石类疾病。
学校只有一根水管,也会用水桶盛水,孩子们排起长队接水喝
但是,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师生的“爱心”汇聚之下,这样的现状即将得到改善。
近日,华中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2班食品科学硕士生党支部与华中农大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为民小学”支教点的队员们取得联系后,了解到那里的孩子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用水难、饮水差”的状况,牵动着他们的心。党支部成员孙晓雯、郑宏彬以及班级成员刘远远作为华中农大第十届研支团成员,曾身处中国偏远山区的第一线,深知那里的孩子们所面临状况的艰苦与复杂。虽然已经完成支教使命,但他们依然心系山区,牵挂着山区学生。
优化水源,修建“爱心水窖”,完善学校水路建设,安装水箱、水管、水龙头等设施,并利用之前捐赠的净水器,过滤饮用水。孩子们在校的用水将不再是围着一根水管排长队,饮水质量也能达到相应指标。但这个“梦想”工程需要近万元的资金,该如何争取到这笔款项呢?
在经过党支部商议后,他们决定面向食科院全体师生发起募捐。学院相关领导在明确活动目的、意义以及真实性后,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食科院团委志愿服务中心、学校“食科一家人”基金会也共同发起倡议,希望全院师生众志成城,为“为民小学”的孩子们献上一份心意。
倡议发出后,全院师生热烈响应。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还有研究生辅导员老师们都有捐款。几天时间内,募集到了爱心款共计8000元。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奉献爱心
而现服务于为民小学支教点的支教队员们也将利用这笔善款,精打细算,全力改变学校用水难,饮水差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本。华中农大食科院全体师生用点滴爱心,聚沙成塔,彰显其社会责任担当,并发扬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同时,还要感谢虽然已不在“支教一线”的研支团队员们,他们用一年青春亲力亲为,更坚持用一生关爱助力改变。
蓝天白云,阳光照耀,即使在大山深处也可以幸福温暖
饮用健康之水,拥抱美好明天。也让我们共同关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奉献爱心,让那里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