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15:22: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大围山,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的广袤大地上,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景色美丽。
2024年的夏天,我们离开了千年古都西安,怀揣着满腔热忱,踏上了前往屏边一中的征程。一路上,我们畅想着能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知识的种子,收获希望的花朵。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身份马上就要从学生转变为支教队的老师了。
距离秋季学期开学还有一个月时,我们就到达了支教地,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进行准备。当我们认为一切即将顺利开始时,却遭遇到了现实的迎头一棒。
最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学科上的分配。我们支教队的成员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基本是理工科,但因为学校面临的种种困难,只能依靠我们去填补这里的空缺。大家纷纷被分配到了英语、语文、政治等人文相关的学科,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师资力量的缺乏更是令我们意外。学校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每个学科都急需招募新的任课教师,每一个老师都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量,甚至还有老师同时负责好几个年级的课程。他们疲惫的身影在校园里穿梭,却仍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这里的孩子大多来自偏远山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们从小缺少关爱和陪伴,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也严重不足。
2024年8月,我第一次以一名正式教师的身份站上了支教地的讲台。学校分配给我两个高一班级的课时量,当我在第一节课上进行自我介绍,并与同学们分享关于学习方法的经验时,满心期待能引发学生们对学习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当我提问时,教室里却是一片死寂。我看到学生们的眼神空洞,有的甚至在偷偷打瞌睡。我心中不免一阵失落,这难道就是他们对知识的态度吗?
真正持久地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才知道,对于教师一职而言,教书和育人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正式上了几堂课后,我找来了一个在课堂上一直犯困的学生,他是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男生。我询问他为何不愿意听课,他对我说:“老师,读书没什么用,我又考不上好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要不是我爸不让我去读技校,我早就去技校学习然后打工挣钱了。”我心里一震,对他解释道:“读书是为了让你能够掌握足够的知识得以生存,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学习能力,将来在面对任何困难时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困难,考上好大学只是读书的其中一个目的,不是最终结果。一个人应该认真对待好每一件需要做的事,你既然来到了高中,就必须认真对待学习这件事。如果以你现在的学习态度去技校,你怎么能够保证自己可以认真去学一项技能,而不是荒废地度过在技校的时光呢?”
存在类似想法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大多数,所以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他们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我们教学的日常。每一堂课上,我们都要反复强调课堂纪律,提醒上课睡觉的同学、教育上课窃窃私语的同学、阻止上课梳妆打扮的同学……这些都成了我们的日常。好在努力都是有成效的,已经有不少同学能舍弃一些不良习性,逐渐培养起学习的习惯。
教书是我们支教的主要目的,但也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由于县里成绩较好的同学都纷纷前往别的县市更好的中学上学,我们学校里的同学基础普遍较差。我们在支教前就已经被告知了这里的学生基础较薄弱,但直到我们站在课堂里时才真正感受到困难。以我教授的英语课程为例,同学们在语法、单词上的知识接近于零,大部分同学在第一次作文里进行自我介绍时都以“Me is Lihua”开头。我们高一的英语老师不得不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补充。同时,支教队也针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英语、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培优工作,每次进行授课时,高三的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他们是最希望走出重重大山、走向外面的人。上课过程中虽然很劳累,但每次遇到主动来询问问题的学生,听到考试进步的学生与自己分享喜悦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幸福。
大围山造就了屏边苗族自治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给屏边笼罩了一层厚雾,笼罩着艰苦的办学条件,笼罩着匮乏的师资力量,更笼罩住了孩子们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但我坚信,总有人能够揭开这层迷雾,告诉孩子们,仍然有热情洋溢的人坚守在这里,用爱和知识去点亮他们的心灯。我也相信,总有一天,大围山的孩子们能够冲破困境,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他们的梦想。
作者:钱石宇,西安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屏边分队成员,服务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