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11: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4年8月我(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万奇)到国家级贫困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支教,时至今日虽已有2年多的时间,但每每想起自己在支教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可见。无论是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世界地理,亦或是与支教小伙伴们一起策划公益活动,还是到留守儿童家中家访,都让自己无法忘却,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份拿得起放不下的西部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课间王万奇与学生们一起玩跳皮筋。瑶篮计划志愿者 供图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情”,这几乎是每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心声。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每逢佳节来临时,总会收到孩子们寄来的书信或是在qq中的留言,我想这应该就是一年支教给自己带来的最大收获。如今重新做回学生,渐渐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审度这段经历,去思考这群孩子,去缅怀那份情怀,偶尔也会觉得自己曾经太苛刻,如果还有机会王老师一定要对它们宽松些。今年六一儿童节,我揣着思念了几个月的小情绪去看望孩子们,发现他们都变化了——小胖变瘦了,二虎长高了,李芳会笑了,孩子们都在变,变得越来越接近王老师一直希望的样子。说好送给孩子们的文具还是没敢忘记,看见他们捧着文具脸上洋溢出的灿烂的笑容,我深深地甜在了心里。
化作春泥更护“花”
王万奇为那坡县留守儿童发放“瑶篮奖学金”。瑶篮计划志愿者 供图
一年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成员累计家访60余次,行程逾1200余公里,足迹遍布全县13个乡镇,30多个村部。在走访调研期间,了解到富川县竟有留守儿童9000余名,个别孩子生活异常艰辛。如今虽然自己现在已不在服务地,也不用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授课,但历久弥深的师生情谊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浓烈。所以我毅然决定用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奖学金资助能帮助的每个孩子,因为自己永远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王老师。我告诉他们,这是王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大奖学金,现在把它拆分成小的奖学金,就是希望将来你们也能够读大学,也能够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或许200-500的奖学金并不算多,但对于12个受资助的留守儿童来说,也许就是最好的支持,愿她们像花儿般美丽绽放。
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果说在当下谁最有号召力,谁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最具带动力,那无疑就是我们青年志愿者。在我们每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情怀,那就是不能因为支教结束就放下志愿服务。回到学校为了把对孩子们关爱延续下去,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瑶篮计划志愿服务队,旨在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创造摇篮般的成长环境。截至目前,“瑶篮”计划已筹集近10万余元用于资助贫困山区小学,累计捐赠图书6300余册,图书架26个,建造图书室4间,心理咨询室1间,爱心款项覆盖贺州市、百色市、河池市等三市8县10乡12村,援助乡村小学12所,直接或间接帮助留守儿童3000余名。我们坚信,随着一届届支教团成员的努力,一个个瑶篮计划志愿者的努力,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中来,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志愿“君”,让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志愿“君”。
孩子们认真的阅读“瑶篮计划”志愿者送去的爱心图书。瑶篮计划志愿者 供图
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导师常常鼓励我说: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别忘了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听听他们的心声。恰逢全国上下为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青年大学生唯有把自己的专业所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能在将来更好地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再续那拿得起放不下的西部情。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