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3日 凌晨
家附近的车站,母亲深情的凝望;火车站一场急雨,沾湿了女友的秀发和泪眸;火车上泼辣而热情善意的驻马店小女孩,稚气未脱却言谈老成的幼童和她慈祥、处处留心教导的父亲,一次童趣弥漫的长途旅行让人充满为人师表的憧憬;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集训让炙热八月的郑州大学热血涌动,中原东道主和粤外名校学子澎湃的心胸和烈酒般的哥们义气,临行前止不住的热泪和哽咽中对亲友倾诉的离别惆怅……。
飞机上对仙境般云际的赞叹,初见巍巍延绵山脉的震撼,踏上圣域后的胸闷气短,米拉山口的晕头转向,高山峡谷下碧玉般的奔流,点缀于圣洁雪河和开阔峡谷山脚陡斜草原上的牦牛和炊烟袅袅的帐篷,八点多钟仍如南方五六点的天空,一天能来回四百多公里蜿蜒山路,为了省时专注,夜间仍以一百多公里时速疾行于雨夜山川的藏族司机次吉,群山环抱,云雾围绕,世外桃源般的新净都市八一镇……
八月,我们进藏支教。
8月20日 早晨4点多,郑州的天空还一片灰蒙的时候,支教团队员们便打点行装,开始一天非同寻常的旅行。从郑州到成都,从成都到拉萨,再从拉萨到林芝,一路周转颠簸,马不停蹄,连吃饭都顾不上。劳累、饥渴、晕车、高原反应等等一齐考验着老师和队员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昏睡、头痛、呕吐、胸闷等就伴随了这一行八人的进藏之旅。
2005年8月30日 凌晨
支教团到达后,受到了广东援藏队和地方各相关单位的热情接待。七名队员分配到林芝地区四个单位工作。本人是被分到了林芝地区一中这所西藏地区排名第二的重点高中当政治教师,并兼理团委事务。一中的发展仍为资金紧缺、师资不足两大问题所制约。扩招进来的几百名新生由于宿舍紧张,部分只好住进临时搭建的铁皮屋,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床铺不能及时到位而不得不睡在地板上。学校还有许多贫困学生难以维持学习和生活。基于这样的条件,作为支教者也遇到了生活和工作的两方面困难。生活上条件较差,宿舍简陋,就餐不便;工作上负责高一年级5个班的政治科目的教学任务和各方面团务工作。这一年考验着工作能力和意志力。
2005年9月5日 凌晨
西藏有七个广东那么大,很多学生来自西藏的其他地区;即便是周边的县、镇,返家也是近百公里的路程,所以校内过半是住校生。刚离别初中离别父母远到林芝首府八一镇上学、独立生活,想家、学习压力、人际情感问题,晚自习时常突然停电后的一片喧哗,心理刺激让这里的一些学生时而突发“癔病”:休克,醒觉后的癫痫状态,四肢痉挛发硬。此时只能暂停上课,和几个力气大的男生一起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把身体不受控制的发病学生抬到教室外安静通风的地方对其手脚进行按摩,并不断安慰。平日跟这些容易情绪激动而发病的学生耐心地谈话,疏导心理障碍,从成长的自立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融入,从学习成绩的坦然看待和学习方法的改进到与同学相处的宽容、热情、相互体谅,一一让其释怀。为了这些学生不断好转,还要用心良苦地“软硬兼施”-----教导不果的话,根据老教师前辈们的经验,为了不让其心理波动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假装生病成为逃课的借口,有时只好咬咬牙“恐吓”他们:“如果下次还要因心理波动而犯病,就不让你考试!要你退学!”大多犯病的学生在“软硬兼施”之下心理素质强化了许多,犯病的学生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