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助学感悟:关爱需要恰到实处方是真爱

发稿时间:2015-10-21 10: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5年8月13日,我第二次来到了位于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一个叫狗吊岩的地方。同年6月1日,随徐本禹老师来到为民小学与学生一起过六一,那也是我第一次踏入这片热土。那时徐本禹老师为学校带来了两样礼物:周黑鸭奖学金和力力图书室。

  2015年9月1日,我正式成为为民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在此之前我同其他两位支教老师进行了孤儿家访、环境熟悉以及教学计划等相关工作。我们曾花了一周的时间将爱心人士捐赠的桌椅拼装起来,给每个班换了新颜,送给学生一个大大的开学礼物!

  支教生活进入正轨后,之前筹建的力力图书室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新购置的图书架,摆放整齐的新图书,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的完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图书单日借阅量更是翻了几倍。同时周黑鸭奖学金发放方案也得到了认可,并将在10月下旬进行方案的实施。其中奖学金发放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无现金化,即由支教团成员代管,进行学生生活、学习物品的统一购买,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现金可另写说明,调查属实方可发放现金。

  这两样礼物给学生课余学习和生活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正面影响,学生之于此类形式的捐助也是比较赞同的,究其原因是受助者中留守儿童居多,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或者自己的某个亲戚带着,对于现金的直接发放,难免会出现钱发下去用不到实处的现象。而学生是善良的,他们看到了这些不合理的情况会给老师反映,并且希望老师帮忙保管。在此之前,为民小学一孤儿在得到爱心人士的现金捐助后,其行为和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将钱用在无用的地方,更有甚者还在老师面前隐瞒一些事实;一位学生将爱心款项带回家后交给爷爷,爷爷没过几天就直接拿去喝酒去了;学生领到的爱心物资没有正规的统计,会出现爱心偏颇,影响学生成长的状况。这些现象是学校不想看到的,更是爱心人士不想看到的。

  这些情况在贫困山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可能有许多,我们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又是第三方,之于学校、学生、乡里乡亲、爱心人士,都是值得被信任的。我们也在努力将这种爱用到实处,让爱保质保量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这两个月里,陆陆续续就有爱心人士、企业与我们沟通,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山里的孩子。有些是看了我们的新闻报道联系的,有些是徐本禹老师介绍的,还有的是通过朋友圈结识的。我很庆幸接触到这些爱心人士、企业,不是因为他们多大方,也不是因为他们多土豪,而是他们都询问过我们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这种现象是否普遍。在我们给予对方真实的反映后,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说出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暂时解决不了的,不过也会向我们提供一些解决办法。这种“第三方”对接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山区对于外界资助的正确处理以及合理运用。

  这些情形都是对公益的客观反映,在这个经常谈论道德绑架的环境里,有人真受苦,有人真爱心,如何将两者真正无缝隙对接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观的是全国上上下下有着无数的真爱心人士,也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走在基层,服务基层,这种良性的发展逐步深入人心。将这种爱恰到实处的照射在深山、高原最阴冷的角落,让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不再寒冷。

  爱,如果恰到实处,方是真爱!(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周俊)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十届优秀志愿者评选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