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支教是什么,我可能会回答你,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件可以让别人终生难忘的事,一件也可以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因为这是我们选择这条道路的初衷。但我可能不会确切的回答你支教是什么,因为,她五味杂陈,香苦酸醇,时常让人陶醉,又时常让人清醒,她在短短的一段时间轴里酝酿了许多情绪,我们也正在用一年的时间体味她。
初来平塘,心情就像黔山绿水的颜色一样,充满了清新、好奇、活力与激情。来到玉水金盆,脚下的每一步都似乎承载和指明着今后一年的方向和路途。我们一行七人,从湖北、安徽、河南、吉林、山东、江苏到贵州,从湖北武汉到贵州平塘,这一个小小的县城将我们齐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将我们号召,因为我们的心里都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让青春在西部闪光,让奉献在黔南播撒。
砥砺自我,融情平塘感受青春责任
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平塘服务队成员合影。武汉理工大学支教团供图
一行七人,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我们的番号是武汉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平塘服务队。随着初来平塘时的新鲜感逐渐抹去,摆在每个队员面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我们可能从未经历过的困难,包括因宿舍改造而提着行李来回搬家,每天下山买菜必走的那段2.8公里的上下坡路,家里经常性的停水,甚至也包括在这里餐餐必吃的辣椒与沾水。但队员们稍有的畏难情绪也就像这平塘的雨一样,来的也快去的也快。在向家里人诉说来到这里的适应情况时,队员们都表示不论是每天的上山下山,还是这里饭菜中常有的辣椒与折耳根,都只是水土不服,但可以克服!与此同时,在联想到我们上一届前辈们每天必走的那时还未修好的泥巴山路时,我们这点困难又算的了什么呢,当初毅然决然的选择这里时,不就是已经做好了接受这里的一切并努力克服困难、砥砺自己的准备了吗?
于是,我们迅速调整心态,制定计划,将一切可能存在的困难看作是必须越过的磐石,将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有效的转化为向上的乐观心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积极抒情平塘,感受当地居民的热情、淳朴与好客;我们主动融情平塘,体会当地民俗的浓厚、真挚与久远。“在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后,在发现了这里青山玉水的美丽后,初来时的不适应在现在看来早已没有什么,而我也相信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会更加自信与勇敢,在平塘绽放自己的青春。”一位志愿者如是说。
适应环境,学习领会基层工作方法
当我们的力量还不能够足以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不能期望环境去顺应我们,而是应该主动的去适应环境。生活上是如此,工作上更应如此。在支教地,不论是教书育人、扶贫帮困、支援文化建设还是参与服务地团务工作,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与基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用处理基层的工作方法去处理基层的事情。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环境与之前在大学很不一样,我们的身份、角色、地位和大学里的我们相比都大不相同。在服务地,我们必须转变思维,学习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超前的思考,合理的预判,大胆的行动,排除阻碍做出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将支教助学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