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暑假的准备与休整,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恩施分队的四名成员们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于8月25齐集武汉,整装齐发。8月25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团委老师为一年支教服务的开启进行了最后的动员。会上,老师为志愿者们解读了“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管理条例,总结了上届恩施分队的特色成果以及需要传承的项目,表达了对志愿者能真正为当地做实事的殷切期盼。志愿者们畅谈了交接工作回来后的感想以及今后一年的计划,纷纷表示要脚踏实地做事、吃苦耐劳生活,不负学校、当地及社会各界对支教团的期许。
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届“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团恩施分队抵达建始县合影。张春晖 摄
带着一丝丝不安还有那急于施展拳脚的满腔热血,26日上午,恩施分队志愿者们从武汉出发前往支教地,并于26日下午到达恩施州建始县。迎接他们的是建始慷慨的蓝天白云。放下行囊,首要的工作是先到建始团县委报道。建始团县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人事股股长接见了志愿者并召开了简单的座谈会。会上,当地领导对志愿者的生活住宿条件进行了亲切的慰问,赞许了往届包括支教工作在内的华中农业大学与建始的对口扶持项目给当地各行各业带来的帮助,鼓励志愿者们用新视野、新理念给当地基础教育带去新力量。
建始县教育局接见华中农业大学第十届“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恩施分队成员。张春晖 摄
27日,恩施分队的志愿者们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前往大山深处的客车,路越来越窄、建筑也越来越低矮。经过四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大客车也换成了小车,志愿者们终于来到了最终的服务地——建始县官店镇摩峰中心小学。在当地校长和老师的热情帮助下,志愿者们简单地安顿了下来。生活食宿的适应成了第一个要克服的难题,用水、洗澡、上厕所的不方便和当地食物的不适应都考验着他们。但这一切在他们看到了学校孩子们艰苦的生活条件之后全都烟消云散了,满满的只剩对孩子们的心疼。学生们没有食堂和餐桌,只能围成圆圈蹲在地上吃饭,也没有寝室楼,近百人一起住在一个大寝室里。这些都激起了志愿者们扎根当地、造福孩子的干劲。
还没等完全适应当地的生活,学校的开学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当地的方言成了新老师们适应教学工作上的一个拦路虎,但勤能补拙,志愿者们遇到不清楚的就向当地老师请教,没有经验的事情就下苦功夫多花心思准备。在校长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和当地老师一起整理资料、做学期计划、进行校务分工和大扫除,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崭新的课本。
作为新任班主任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恩施分队成员与家长进行沟通。
张春晖 摄
盼望着,开学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校园又恢复了生机。
8月31号一大早,支教团新上任的两位班主任便开始了新学期的报名工作,另外两位任课老师也在各自的班级等待着孩子和家长们的的到来。面对与家长沟通的不便,支教团的成员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做到让家长安心、放心。安顿好孩子们,志愿者们还要开会、备课到很晚,但为了孩子一切都觉得很充实。9月1日,学校举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这也是新老师们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尽管课上得还比较生疏,但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睛,志愿者们再苦再累也值得。(华中农大研支团张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