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准备写下这篇日志的时候,手机里倒数软件上显示,商中支教已经212天了,而距离结束这段日子的时间却仅剩下93天了。
一年的时间,真的过起来竟比想象中要快得多。在多少个夜不能寐的时候,我曾反复问过自己,做出这样一份选择,我是否后悔过,而做出这份选择的初衷,又是否达成了呢?带着这样的反思,我开始回忆和总结这一年来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的和过程中的的心路历程。
还记去年9月,我们带着“志愿者”的光环踏上了“知青下乡”之路。刚刚走出校园的我们,开始过上了柴米油盐的小日子,每天忙完工作后,手忙脚乱学做饭的样子还清晰的呈现在眼前;学校分给我们的宿舍虽然地方够大,但空旷简陋的屋子里,一股浓浓的旅居者的感觉充斥其中;不过说到最最难以忍受的,应该还是学校里简陋肮脏的茅厕;而每周一次的县城之行,则是艰难生活里最大的慰藉,因为这不仅能解决洗澡的问题,还能让我们吃上一顿像样的饭。紧张的工作似乎也并没有留给我们足够的适应时间,每天六点半天还没亮就要爬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南方湿冷的冬天里并没有暖气来取暖,简直让早起变成了一种“酷刑”,初为人师的陌生和兴奋让我们把每天走上讲台都当做一种神圣的仪式一样对待,第一次写教案,第一次讲课、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跟学生谈话、第一次对学生发脾气........太多太多的第一次至今记忆犹新。200多个日日夜夜的欢乐和艰辛,温暖过我、打击过我、成就过我,更改变着我。
教师,是我人生的前20年从未有过的角色体验,它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付出竟是如此快乐的过程。说实话,我是带着改变这些学生的“使命”踏上讲台的,我知道他们基础极差,也知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想学习,但我相信人都是可以被改变的。于是我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节课都变得不那么枯燥,试着跟每一个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平等的交流。一段时间下来,我感觉得到他们很喜欢听我的历史课,也经常跟我聊心事,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沉浸在极大的满足感里。但是没过多久的考试,一下将我拉回了现实,虽然跟其他两位老师相比我的平均分稳居第一,但是100分的试卷,只有三四十分的平均分实在低的让人难以接受。曾以为我会是改变别人的“救世主”,但慢慢的我越来越发现,一个渺小的我,并不足以成为别人生命中的拯救者,我所能做的,不过是努力去尽上本分。此刻,我想起了一位在中国云南偏远山区支教的志愿者卢克安,他说,他并不带着改变的目的去做教他的学生,因为他相信,改变自会发生,但这不是他的目的,也不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慢慢的理解了眼前这一切为何会如此的存在,理解了,就觉得当然应该是这个样子了。但在旁观者眼中,这其实有另一种危险,当我们彻底的理解了现实的合理性,很多人就放弃了。卢克安说,那还是因为想改变,所以碰到障碍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