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商国丹凤,素以山名,诸如少习山、鸡冠山、伯牙山、莲花山,然独有一山尤秀且特,造型起势,“形如商字,汤以为国号,郡以为名”,它就是商山。而我,有幸来到这山脚下,成为商小的一名支教老师。用一年不长的时间,来做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
踏上征途
2014年8月31日,经过12个小时火车,3个小时汽车的奔波,我们终于站在这块叫做“丹凤”土地上。交大在平原,商小在山脚;交大在钢筋水泥筑建的城市,商小在青山绿水怀抱的小镇。带着激情,怀揣梦想,穿越万水千山,这一年,我们在这里。
步入正轨
2014年9月2日,我第一次站在了讲台上,紧张、激动、好奇、开心……,刚好我和孩子们的第一课正是职业,我说我是他们的新老师,不一样的新老师,四年级的孩子们,一双双可爱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使劲看着自己的新老师怎么“不一样”,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开始为自己有了来自北京读大学的老师开始自豪,而我,更感觉到肩上责任的沉重。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也是生活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听课,备课,讲好课;更要谈心,走访,教好娃。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课堂,把我看见的关乎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融进课堂。可能因为一堂课,他们会明白父母的辛苦,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可能会萌发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我们脆弱的生态环境做努力;也可能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后果是非常不好的,从而好好保护自己,让自己远离伤害。四年级孩子,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中好多细节的正确引导,都对孩子人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会反思,希望我告诉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正能量。
破茧成蝶
来这里之后好多人会问我们,你们来这里一年值得吗?从开始的时候坚定的说值得,到现在更坚定的说值得。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初支教的决定,反而好庆幸,这一年,我能做一名支教老师,能教132个孩子知识,能和他们一起成长,成就西望。
我看见社会发展不平衡在这个小镇的印迹,我看见文化水平落后导致的家庭教育落后,我还看见孩子们对梦想的迷茫和渴望。这里需要有新鲜的文化气息唤醒对文明健康生活的追求,需要我们给孩子们坚定的信念去追逐梦想。
我们看社会,下基层,希望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年的实践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青年一代肩负的重要责任,我们也学会了满怀信心,满腔热血的为中国梦而奋斗。新一批的志愿者已准备好接过接力棒,使命在传承,梦想在飞腾。(北京交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