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学校,她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雨洗礼,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她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办学特色屹立在祖国的大西南,她就是余庆县龙家小学。在这所学校,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是中国最基层的教育者,他们面对城市优越条件的诱惑无动于衷,他们毅然决然扎根基层,他们把最美的青春和年华都奉献给这片深爱着的土地,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要用一生为山村里的娃儿筑梦,要用一世来镌刻“教师”职业的丰碑!
他,中等身材,黝黑的面庞,颧骨微凸,凹陷的眼窝中透露着坚定和执着。他叫沈军,曾任龙家小学曙光分校校长。他自小患病导致左半边身体行动不便,多年来左手做事不听使唤,左脚行走软弱无力。就这样,他每天坚持到学校上课,都要徒步翻山越岭,一个来回就是20余公里的山路。也就是这样一条行人稀少、荆棘丛生、弯曲陡峭的山路,沈老师一走就是12个春秋,往返2400多趟,行程38400多公里。可是他,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腿脚不便,没有因为山路难行迟到过一节课,耽误过孩子们的一课时。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困难,每学期学生用的书本和教学用品都得靠肩一步一步的驮上学校。要完成每一次挑书上山,他都累得大汗淋漓、周身酸软。有一回,他背着50多斤的书本在山间跋涉,突然天色骤变,雷声隆隆,乌云翻滚,开始下起了豆大的雨点。他知道,又快要下暴雨了。可路这么难行,怎么办呀?心想,多宝贵的书啊,要是被雨打湿了,学生怎么学习呀!于是,他报定决心,要用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新书!要让孩子们在第一堂课用读上新书!凭着坚强的毅力,他一瘸一拐地、艰难地行进在阴森森的松树林里,齐腰深的杂草割着他裸露的手臂,加之腿脚麻木,令他一阵阵的疼痛难忍。风越刮越大,雨像瓢泼似的倾注下来。于是,他找到了老乡,借了些油纸,将新书精心包扎,待雨稍停后,又开始蹒跚前行。那次,沈老师走到学校,已浑身湿透。但他看着孩子们捧上新书,自己却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在他身上,有一种精神,是甘为孺子牛的高尚情怀,是扎根山区教育的奉献精神,是身残志坚无悔人生的无穷信心!
吴山山,现任龙家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工作当中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满了敬业精神。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这一职务压力大、任务多、担子重,在小学当中是一块儿难啃的硬骨头,2011年在她担任六年级毕业班班主任时,她不畏惧毕业班升学和少先队工作的双重压力,她勇挑重担,欣然的接受了学校委任她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决定。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她努力钻研少先队工作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少先队工作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每当有上级下发文件时,最后的工作落脚点总是少先队,所以往往都是上一个工作任务还没结束下一个工作安排就接踵而至,即便是这样她从来没有叫过苦说过累,不管任务有多重时刻服从组织的安排。对待学生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班级里有的孩子家里贫困没有像样的衣服穿,她就把自己孩子穿过但也不是很旧的衣服送给孩子们。班级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头发常常很是蓬乱,她看在眼里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亲自梳理。在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她把无限的爱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职业精神!
每当你看到他总是一身帅气的职业装束,和善的笑容犹如春日的暖阳,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他叫刘长福,现承担龙家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刚刚工作时,他曾担任过村小校长,虽然他是校长,但是由于教师人数不足他和学校的其他教师一样每周要上26课时,而且还是担任语文、数学双科教师和班主任,白天除了上课还有行政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批改作业和备课,没有办法他每天加班忙到深夜成了家常便饭,就这样在昏黄的灯光下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对待下属他很体恤,为了给代课老师留有相对充裕的复习备考时间,他尽量减少代课老师的工作量。对待学生他很关爱,有的学生家里特别贫困无力支付学费濒临辍学的边缘,他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这些学生减免了学费,圆了孩子们继续读书的梦想。有一次,县里要组织书法大赛,于是他找到了学校里有一个书法写的特别好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里没有钱孩子用的毛笔早已残破不堪,他当即掏自己的腰包给这个孩子买了一支新毛笔,当带队参赛时他又给这个孩子垫付了全部的费用,尽管那时教师的工资也少的可怜。那时的他住在学校里,条件特别艰苦,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没有保障,饮用水需要到很远的泉眼去取用,其他物资更是匮乏。就是这样,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他没有退缩没有怨言,一直在岗位上默默的坚守。之后调入龙家小学,他保持着一惯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工作风格,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他淡泊名利说的少做得多。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是他无悔的选择,他无私地奉献自己,他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都献给了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