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支教团爱心故事:三尺讲坛上的一年支教梦

发稿时间:2015-05-20 11: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用一年不算太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从甘西到陕南,从戈壁到秦岭,追寻足迹,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迎来了支教工作的第十六载春秋。目前,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13名志愿者在陕西省城固县山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工作。志愿者们始终以西工大“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校风严格要求自己,发扬西工大扎根西部精神,架起西工大与城固山区学校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出色的进行着本届支教团的工作,为志愿者工作谱写新的篇章!

  西北工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与中国青年网联合推出“微言微行显大爱:西北工大支教团爱心故事”系列微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志愿者讲述支教中的点滴感悟。

  十年前十年后,时光间行走,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青涩模样?而如今,作为一名中学老师,站在讲台,却发现,我遇到的他们,就是以往的自己。我作为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半年有余,从学生转变为师长,以爱心故事再塑青春梦想。

  我有幸被遴选为团中央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任教于汉中市城固县水磑中心学校。在这所九年制的学校里,总共只有156名学生,从三年级到九年级,大部分的孩子都寄宿在学校。“文人作文,农人掘锄”,孩子们的祖祖辈辈靠山吃山,这种环境下,读书便是孩子们最好的出路。为了保障这里的师资,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已经连续三年定点支援,志愿者定期轮换、扶贫接力,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坚守在山区学校。作为新一轮支教志愿者,终于,我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初来学校,看到这些正值舞勺之年、青春活力的初中生,不由得想起十年前的自己。十年前,刚刚步入初中之门,也曾叛逆,也曾努力。十年后,又在初中开花结果,秦岭北麓山区学校,十四、五岁的学生,正如当年的我和我们,也经历着青春期的叛逆、爱玩、厌学……他们正在逐步经历生活,思想也在逐步成熟,研究生支教志愿者作为一名刚刚告别学生时代、与学生年龄差较小的青年教师,是最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如何教书育人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考十年前自己在中学时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以及这些年来的反思嫁接到现在的“传道授业解惑”中来,这样,就形成了以切身经历为引导的良性循环。

  时光,是我们心灵的旅途。从初中生到研究生十年的成长,再到支教教师的成熟,我想,我能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名任课教师的补缺,更是驱动他们思想的成熟和梦想的践行的动力。在我带的八、九年级学生中,他们有一堂新的课程,叫《教室里的电影院》,这是在学习成都新都一中教师夏昆的教学经验后推行的一节课。“一部电影的价值不亚于一本书”,在这节课上,给学生放映或经典、或新潮、或谈人生、或讲哲理的有意义的电影,启发他们关于梦想、关于幸福等等的思考。人人都渴望幸福,期待幸福,对正处在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青少年朋友来说,如何获得幸福、面对幸福尤为重要。看完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后,学生说:“我的梦想虽然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作出努力,时刻准备,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一定在家等候。”

教师节,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朱斌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支玫瑰。

教师节,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朱斌收到学生送来的一支玫瑰。

朱斌 供图

  如此种种,这不就是三尺讲台上的另一种成就。这个讲台,没有聚光灯下的璀璨光环,没有绚烂夺目的粉饰,但是站在这里,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启明星,引导着他们去追梦。

  记得替同事带过几次一年级的课程,一群萌娃天真活泼、聪明伶俐。课上,我问他们,会不会唱《爸爸去哪儿》?问题一出,孩子们争抢着回答,还有的孩子唱起了“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教室里面好不热闹。然而,有一个声音出乎意料:“我的爸爸去浙江了。”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酸有甜,酸是为孩子的留守感到心酸,甜的是孩子能够始终思念他的父亲、明白爸爸出去打工的不易。孩子们最纯真的话语,往往是他心底的呼唤,他渴望爸爸在他身边,然而,却只有他自己留守家里,在爷爷奶奶的照看下上学、成长。课后,我统计了学校几个班的留守情况,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父母留在家里,89.9%的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或在市里,或在南方大城市,还有京津冀工业发展迅速的地区。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回来几天,看看他的孩子,像是又添足了打工养家的动力,过完年就又奔赴孩子所不了解的远方。

  下课了,走出教室时外面下起了雨,我却没带雨伞,走下台阶,一年级的学生拉我衣服,说:“老师,我给你打伞。”

  这些内容,在我的课堂设计中不曾出现。授课中的“出乎意料”,却每每撼动我的心。与学生接触,会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他们的纯真、他们感恩的心、他们对父母的爱,使我反过来想自己,十余年前,我是这样的孩子吗?现在,我是否依然单纯的追逐自己的梦想,是否对感恩之心常在,是否爱父母胜过爱自己……这,是他们这些小老师教给我的。

  十年前,懵懂少年苦求学,偶尔心思亦有偏颇,曲曲折折一路成长;而如今,初为人师习教书,有了自己前车之鉴,教书育人中就会反复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虽然支教只有一年,但是我要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事业对待,引导可爱的学生们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成长。(西北工大研究生支教团 朱斌)

  支教爱心故事:琴声进校园爱心撒人间

  支教团爱心故事:孩子们,我们一起长大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十届优秀志愿者评选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