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西部支教随笔:我们过的本就是普通的生活

发稿时间:2015-03-18 10: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很平凡,如果你跟我一样不属于天赋异禀的少数,也没有鲜明到不能妥协的性格特质,恰好你又有时间也愿意听我说,那我们可以开始这场谈话。因为历来对文字缺少把握的能力,所以我现在面对着黑夜强压着随时可能因惧怕而中断的矛盾心理表达着。

  为了让你从我混沌杂乱的表述中听得稍微清楚些,我需要先自己介绍:我是张开富,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和平小学44个孩子和血杠教学点18个孩子的老师。对,是老师,不是支教老师。我不喜欢支教老师的说法。老师就是老师,在编跟支教又有什么分别呢?所有因自己是支教老师不作为或是少作为的我们都应该反思。

孩子们很有镜头感,面对镜头摆出各种姿势。

孩子们很有镜头感,面对镜头摆出各种姿势。

张开富 摄

  我不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志愿者,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千方百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算不上优秀,但是至少不是没作为。我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却把自己投进了一间关系的茧房,还自得其乐。于是,我日复一日呆在学校,还为自己编了套让内心感觉自己无比英明的说辞:向外走得越远,心中受到的冲击就越多,左冲一下,右撞一下,上课的心就散了,所以我愿意安静。  

  在这间茧房里,我有身份并且受人尊敬。是金口河的村民跟孩子让我有了身份。我们消费着别人给的尊重,却很少思考自己值不值得这份尊重。反过来,尊重也成了我跟孩子们之间的一到距离屏障。碰面,笑容会僵在嘴角,因为不清楚孩子们愿不愿意被打招呼。摔倒,伸出的手会在碰触的刹那僵住,因为不确定孩子们愿不愿意被扶。哭泣,迈开的双脚会在几步之后收住,因为不肯定孩子们需不需要安慰……虽然他们只有七八岁,最大的十几岁,我依然没有勇气去做他们不愿接受的事情。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选择,当选择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时,至少要保留他们表达的权利——这是我理解的尊重或者是师生间的平等。

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上和家长交流新学期课程规划。

支教团成员在服务地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上和家长交流新学期课程规划。

张开富 摄

  其实,支教一开始过得并不适应,很多时候都很难受。我写教案,写范文,改作业,家访……为了让自己心中平静一些。后来,写着写着,走着走着,竟然也能收获一种乐趣,于是成了支教的固定节目。如果说一开始的笨拙不入时是为了缓解新生活的紧张,到后来真的是要感谢,它们让自己留下来几堂死而无憾的课,让孩子们在我支教一学期结束后再回去教课时不加掩饰地表达想要跟我一起上课——他们害怕我走了。不是炫耀我的课上得多好,只是有人愿意跟我分享课本上的故事,我很感动。那么小那么敏感的孩子,愿意跟你一起通过课文这个媒介去一点点认识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比得过这个呢?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十届优秀志愿者评选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