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正文

志愿者王晴:“明知答案,但我还是要去做”

 

2022-06-28 09:53: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FDU西部计划”   

  服务西部的生活有苦有乐。但他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像焊花一样,照耀着西部的孩子们。

  王晴,复旦大学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戏剧专业研究生,2021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阿拉尔市第三中学。

  王晴是复旦大学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戏剧专业研究生,她好奇在“内卷”的一线城市之外,乡村教育现状如何,所以想去西部看看。当下,她觉得最有力的一个词是“守望相助”。

  早在本科期间,王晴就有支教的想法,如今通过西部计划来到新疆阿拉尔市第三中学支教。她所在的中学是兵团管理的九年制团场学校,98%左右的学生为汉族,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乌鲁木齐吸纳了90%新疆优秀学生,她所支教的地方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大部分学生跟上初中学习比较吃力,不擅长讲普通话。


学生们在做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王晴难免与迷惘与失望为伴。她说,“老师会经历一个失望的过程”。王晴试着贴近学生,不断了解他们最需要的事物,也对自己的定位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她认为,“学生可能会被短期支教打开视野,但很快他们又会被繁重且难懂的课堂内容压弯他们的脊梁。这边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课堂上能获得的东西很少,而且教育是更漫长的事,所以相比起来我认为一年的支教也不能算一个长期支教,我只是一个过客”。

  不过尽管是“过客”,这一年的时间同样弥足珍贵且需要投入心血。“长期支教相对于短期支教的最大不同是,只有来到当地才知道基础课程如何在当地开展”,她说。她需要面临的不仅是教育系统内的课堂教学环境,还包括跟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只有身处其位的时候,才能发现一线教师并不能够把大多数时间分配给教学。“我每天也仅能够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备课和教学,还会做很多其他的繁琐重复的工作。”


王晴在上公开课

  在支教过程中,王晴几乎与孩子们朝夕相处,这让她感到累并快乐着。她的生活与一般老师大同小异。从早上九点到学校,上下午都在备课、批改作业中度过,到晚上八点下班,吃饭散步后开始备课,一般要到半夜才能睡下。这一天是非常充实的。

  她从上个学期末接手了当前带的学生,孩子们懂事很早,大部分是非独生的留守儿童,需要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就如某天,她有一个学生因为拉肚子请假了,第二天他说,昨天中午给妹妹煮肉粥,他也不知道熟了没有,妹妹说熟了,两个人就一起吃,结果第二天拉肚子了。“如果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事情,我会觉得很心疼,但是这种事情在我身边发生得太普遍了,他们也不会因此自怜,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她带着一丝无奈说。

  带学生学习同样不轻松。为解决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的问题,她办了一个文学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一些讨论会、观影会。面对成绩不好但心气高的学生,她借鉴北大附中创意写作课的教学设计启发他们思考,提高语文成绩。


王晴和学生们

  在相处中,她慢慢获得同学们的信任。“我带的一个学生,我之前没有听她说过一句话,但是这学期有一天她跑过来找我,跟我说肚子痛。”她说,“我第一次听她讲话,我觉得被信任了,很快乐”。

  服务地的自然与人文的风貌都需要时间去适应,而相比之下,支教的时间却那么短暂。但王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她打了个比方,“我来之前,在商场看到装广告牌时会掉落焊花。我觉得我这一年可能会像焊花一样一闪而过。我明知道这件事情能够改变的不多,但是我也还是要去做。相信自己做的,不要怀疑,坚持下去。”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