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到达峨边支教已经快有两个月了,却不曾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想起我出发时的心情,夹杂着欣喜与忐忑,充满着憧憬与遐想。欣喜于终于开始我之前在梦里萦绕的西部的支教生活,却忐忑面对一群不甚熟稔的孩子们,我将如何走上讲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初到学校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四川支队成员张璐服务于峨边县沙坪镇六丰村六丰小学。
张璐供图
整理好心情,踏过漫长崎岖的山路,随校长到达了我的支教学校——峨边彝族自治县六丰小学。它位于沙坪镇六丰村的山头上,一所规模并不大的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全校只有7间教室,200余名学生,其中仅有一名汉族学生,其余都是彝族学生。简陋的操场校舍却掩盖不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声。
依旧久久不能忘记初到学校时的紧张。第一天的工作是完成学校学前班的报名工作。由于当地的家长均为彝族,大都说着我根本不懂的彝语,少数懂普通话的家长也说着难以理解的“川普”。不仅如此,不论我如何大声清楚地说着普通话,家长们也终是听不懂,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沟通的障碍让我的心里接近崩溃。幸运的是,学校的老师们都在热情地帮助我,在熟悉流程后,我通过肢体语言改善了沟通之间的问题,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忙碌的上午也让我口干舌燥,大汗淋漓。与六丰小学的第一次“邂逅”,让我更加真实的去接触这个之后一年我工作的地方,依旧有着各种憧憬与遐想。
第一节课
2015年9月6日,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日子,教室里破旧不堪的桌子将成为小璐老师一年的讲台。我所教的四年级共有37名学生,作为一名新老师,经过前一晚细致详尽的备课,我略带忐忑不安的开始了我的第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