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7 14:03:00 来源:志讯社 作者:李彦龙
“生活不只是眼前,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12月6日,第八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凯旋归来。半年来,队员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汉语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教学、汉语新闻播音、中医康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推进中老世代友好薪火相传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队员们还积极投身东盟外长系列会议、东盟峰会的高访接待工作,用实际行动打造中国青年志愿者闪亮的名片。澜沧江——湄公河,一条蜿蜒的河流牵系着中老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志愿者由衷地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青春在老挝、在湄公河畔绽放。”
初心 在远方播撒梦想的种子
“志愿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服务技能,尽快融入老挝、深入群众,为老挝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不断提升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国际影响,为中国青年争得荣誉。”带着期望和嘱托,第八批中国(上海)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于半年前从上海出征,赴老挝万象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在启程的前一天晚上,陈欣晖几乎一夜没合眼。原本再过两天,她就可以和援藏三年回来的丈夫团聚,但是她却选择了去老挝志愿服务,和丈夫再度“擦肩”。“我做志愿者,也是受我丈夫的影响,都分别三年了,对我们来说再别半年也不算什么。”这是陈欣晖的初心。“曾经有人说,人生旅程最难得的事情就是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中找到一片能够单独面对自己内心的净土,赴老挝的志愿服务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去体会——净土在此,万里不遥。”这是黄璐的初心。“从一名学生走向中文教师、家庭‘煮妇’、队伍的摄影师等各类角色,穿梭在各种身份之间让我以全新的视角认识自我、他人及周围的世界。我庆幸身在这样的团队,他们团结、乐观及各有特质,乃至于让我们在面对各种难题时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胡佳佳的初心。
志愿者们初心的梦想播撒在远方的“田野”上,用不懈的努力让梦想开花结果。
融入 用真情植根希望的土壤
虽然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但是在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天气炎热、语言不通、交通不便、蚊虫遍布等等需要志愿者们尽快地适应和融入。来到老挝,志愿者们不是做过客、不是去体验生活,而是在克服一切困难的基础上,努力做中老友好世代相传的民间使者,热爱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
志愿者的驻地成为了联情联谊的重要场所。他们先后邀请老挝团中央、老挝国家电台、在老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的朋友还有老挝学生来驻地联欢。每每这时,大家都会群策群力,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招待老挝的亲朋,而他们同样也会带来自己的美味来分享。
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赴老挝服务队积极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加强彼此认识、增进彼此感情。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的指导下,服务队与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共同承办了“2016中华文化进校园”活动,分别在万象全日制中学、素巴栾全日制小学推广中华文化,吸引千余名老挝当地官员、教师和学生参与。志愿者深情歌唱《同一首歌》与《相亲相爱一家人》,播撒情谊,他们负责的“学写中国字”和“学做中药香囊”展位成为老挝大小朋友争相体验的热点。
队员们还深入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先后与老挝团中央、109医院、老挝国家电台等单位开展主题交流数十场,围绕中老两国的“婚恋观”、“医患关系”、“电影文化”等主题广泛交流,在这过程中增进对两国人文的了解,也帮助队员更好地认识和融入老挝。
奉献 用激情灌溉绽放的青春
在日常志愿服务方面,志愿者们立足本职岗位,在播音、医疗、教学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严谨务实,充分体现奉献、开拓的志愿者精神。
张鹏和陈欣晖在老挝国家广播电台开展志愿服务,每天要负责搜集、选取国际方面的新闻资讯,确保每天20分钟的国际新闻时长。在播音间里,为了确保录制新闻的声音质量,必须关闭通风系统和空调,加上封闭空间里的空气质量不好,一般超过5分钟就会出现喉咙不适和嗓子干燥等情况。他们不仅努力克服困难,还主动把每期的中文节目上传到国内的荔枝FM,让世界更多的人能够收听到来自老挝的“中国好声音”。
而作为上海骨科和中医科领域的青年骨干,江潮胤、王丽莉和周睿三位医生共参与大小外科手术100余例,诊治疑难杂症如急性脊髓炎伴半身瘫痪等重症10余例,累计诊治患者近5000人次。他们还无私地把高超的专业技艺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他们在临床中手把手地开展指导,碰到困难或危重病人,他们对病情分析后再补充讲解相关知识,努力在实践中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
他们还积极开展宣教和技术交流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医院的同事们上课。先后开展了“老挝武警总医院全院心肺复苏除颤救治流程”、“老挝武警总医院全院心电图培训”、“运动养生及禁忌”等培训课程。共开展宣教和技术交流活动12场,覆盖医护人员近百人,受到了当地医护人员的欢迎。
志愿服务期间,黄璐、王德旺、胡佳佳在白云碧国际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担任汉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经过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志愿者们为这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的窗户、种下一棵关于中国的种子,孩子们开始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志愿者,这成了志愿者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张昊和沈静远则在老挝团中央培训中心教授汉语。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汉语,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六个月里共授课550小时。
“不喜欢开会,喜欢上课”是老挝团中央IT中心每个人说得最多的一句汉语。吴倬尧在老挝团中央IT中心开展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工作。每天的汉语课既是学习的时间,也是他们一天繁忙工作中最愉快的时光。他还开展每周一次的中国文化兴趣课,借助会议室的多媒体投影,选取上海城市宣传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包含中国、上海元素的影片展示,受到学生的欢迎。
参与 打造志愿者闪亮的名片
在志愿外交的舞台上,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还参与到了多次国际会议的接待工作。今年7月23日至26日,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在老挝万象举办。从22日到27日,从晨光熹微到披星戴月,在老挝国家会议中心、代表团入驻的酒店以及大会临时工作间随处可见服务队队员们忙碌的身影,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和热情的笑容。
而9月9日对服务队队员来说是一个一生难忘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在老挝万象东昌大酒店宴会厅接见了老挝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使馆人员和志愿者,并做重要讲话。总理在讲话中多次肯定了志愿者们的工作。他说,“此次东盟峰会,使馆同志、各有关方面同志,还有十几位来自上海的青年志愿者,你们的辛劳为我们这次峰会取得成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理的讲话让在场的志愿者们振奋不已。
“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收获到的是成长的感悟。尤其在海外的志愿服务生活,更是有着满满的人生积淀。”回首这半年来的奉献和付出,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青春在老挝、在湄公河畔绽放。”
据悉,第八批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共由11名队员组成,他们分别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张昊(队长)、东华大学的黄璐(副队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江潮胤(副队长)、上海市奉贤区惠敏学校的沈静远、上海师范大学的胡佳佳、上海市气象局的王德旺、上海燃气市北燃气公司的吴倬尧、上海市奉贤区胡桥学校的张鹏、上海市浦东新区广播电视台的陈欣晖、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王丽莉、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