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6 15: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四、依托支教平台,优化服务品牌。
郑州大学在组织实施西部教育青年志愿者招募过程中,注重整合各方资源,与受援地区团委、县项目办密切配合,为当地注入“活水”,根据服务地的需要,有侧重地选拔重点专业人才,满足受援地区人民的各种需要。我校选拔出的研究生支教团的人员结构和成员成长经历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圆满完成支教本职工作,胜任当地县、区、校兼职团委工作,并在服务地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热线、素质教育拓展训练、考前辅导、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读书节、青少年红歌会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由我校支教志愿者担任责任编辑的《多伦青年》杂志,在服务地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我校支教志愿者结合服务地具体情况,在内蒙古多伦县设立“筑梦基金”,在西藏农牧学院设立“邦吉梅朵爱心助学金”,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困难学子的求学现状,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其中,在过去的五年中,仅“筑梦基金”一个项目,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就在多伦县累计捐赠现金及物品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0余名。
借助支教平台,我校还先后与甘肃清水县、内蒙古多伦县以及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建立签署了校与县、校与校的全面合作协议,整合学校的科研、产业、师资、医疗等资源,拓展合作空间,支持服务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近五年来,为多伦县培训医护人员200人次,制定了多伦县旅游资源战略规划,完成了多伦县的城市配电网优化改造规划,为藏农牧学院培训教师50人次,帮助西藏农牧学院引进博士8人,开展校级学术交流10次,两校合作科研项目10项。
五、擦亮服务品牌,做好跟踪培养
为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品牌更好的传承下去,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完成一年支教任务返校后,他们会结合自身支教实践的生动事例,采取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将支教经历与全校师生共享,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青春。我校每年还将支教志愿者们的支教感悟和经验集结成册,编印《远航》,分发给全校同学,增强了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我校志愿者工作的持续推进与不断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对于在服务期出色完成支教任务、支教归来的青年志愿者,我校结合其个人成长规划,积极提供校团委兼职、院系辅导员、研究生助管等兼职岗位供志愿者们继续锻炼,并积极为这些同学提供好的就业机会,切实做好对支教队员的跟踪培养。支教队员志愿服务经历和感受已成为我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案例。一个个优秀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成功成长历程,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郑大学子积极投身西部支教事业,奉献青春,砥砺品格,快速成长。使更多的同学树立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就业择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