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交流 >> 工作简报 >> 正文

第43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人才强国座谈会召开,赵勇强调

 

2003-06-25 16:45:00   来源:SRC-13759   作者:悦丹
第43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人才强国座谈会召开,赵勇强调促进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


第 43 期 (总第43期)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2003年6月21日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人才强国座谈会召开
赵勇强调促进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


  6月19日,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社政司、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单位召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人才强国座谈会。来自中央有关部委、高校、中央部分新闻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学生家长、大学生代表对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畅谈了认识。与会同志谈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了人才强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建立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举措长期地抓下去。大家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当代青年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正确道路,应该成为富有理想和社会责任的一代大学生的选择。大家认为,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在西部进行志愿服务,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力量,同时还能影响、带动当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当地人才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工作的发展,形成东西部人才的良性互动。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党向来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十六大报告更是把人才问题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对培养和造就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紧迫任务、重点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不久中央还要展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可以说,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已经形成这样的强烈共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赵勇认为,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农村要发展,关键也在人才。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人才。目前西部人才的现状,一是总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二是人才结构失衡,分布不合理。三是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西部地区留不住人才,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开发西部,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人才工作。农村要发展,关键也在人才。广大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的问题更为严峻。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很大,但是整体素质较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稀缺,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农村人才匮乏相关联的问题还有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等。解决好"三农"问题,现阶段主要靠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靠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靠扩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的数量,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赵勇提出,要构建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缓解西部和农村人才资源缺乏问题,关键是要建立使人才资源在东西部之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互动的机制,改变现在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使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西部地区的人才向东部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由流动。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东部地区和城市的人才进入西部、进入农村还比较困难。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人们在各种利益面前的主观选择,二是这些地区还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条件。

  赵勇分析,构建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要靠市场和非市场两种手段。所谓市场手段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作用,由市场来调节人才资源向西部和农村自由流动。非市场手段就是通过政府力量推动、社会团体参与、人才个体志愿奉献等方式,促进人才资源向西部和农村的合理流动。从根本上讲,解决西部、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要靠市场的力量,市场是基础性、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各类要素市场尤其是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难以完全发挥调节人才资源配置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积极培育人才市场,一方面依靠非市场力量去推动人才资源在东西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政府在人才资源配置上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实际,把人才战略纳入西部和农村发展的战略布局并优先发展,大力培养这些地区急需的高素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形成尊重人才、服务人才,重视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氛围。制定人才规划,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保值增值,激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不拘一格选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和有志之才,为西部和农村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团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这些组织将开展公益服务的重心向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扩大西部和农村地区人才的总量。要鼓励公民个人的志愿奉献。要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奉献他人、造福社会的热情,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千千万万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洪流,投身农村发展的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书写新的篇章。

  赵勇强调,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促进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的有益探索。这项计划实施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当代大学生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自主、务实的一代,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大学生的语言和行动使我们心潮澎湃,倍受鼓舞,增添了做好这件事情的信心与力量,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感到,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辟了一条西部引进人才的新途径,是促进人才资源东西互动、城乡互动的一个有益探索。一是以接力服务的方式进行志愿服务,可以缓解西部和农村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优化人才结构。西部计划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将长期派遣优秀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年度派遣、以短续长这种方式,对每一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来说是有期限的,而对西部地区来说却是长期的,为西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推动力量。大学生服务西部完全是出于自愿而非行政命令,使大学生产生一种荣誉感,激发了他们内在的理性与激情。以志愿服务这种现实可行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实现报国之志与人生抱负,这种做法更容易收到实效。志愿服务后,一大批大学生留在西部,可以优化西部的干部、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地配置西部人力资源,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的力量。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带动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互动。每一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背后都有若干人的支持和关注。他牵动着所在高校的关注,高校通过这名大学生能为服务地提供更多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他牵动着家长及亲友的支持和关注,他们可以通过这名大学生为西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他牵动着同学、朋友甚至海外学子的支持和关注,他们可以通过这名大学生感受到西部对人才的渴求和国家为他们所搭建的创业舞台的宽广。所有这些最终都有可能形成一股强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有力地改变着西部的面貌。三是在东西部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了人才互动的桥梁。大学生服务西部不仅推动服务地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带动当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当地人才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工作的发展,这种人才效应的影响对西部来说是深远的。通过一到两年的服务,大学生会对西部产生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将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即使服务期满也会常常怀念这段难忘的经历,并促使他们长期关心、支持西部的发展。这种反哺效应也将为西部地区人才的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持久的推动力。四是发挥导向作用,带动全社会为西部和农村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持。这项计划是开辟大学生就业新渠道,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具体举措,是西部大开发洪流中的一朵浪花。由于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同时又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踊跃参与,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全社会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随着这项计划的深入开展和社会影响的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团体和有识之士投身西部大开发,为西部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和智力支持。

  赵勇最后强调,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人才资源互动格局的形成也并非朝夕之功。通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必将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也必将促进西部和农村地区优秀人才的大量涌现,中华大地终将出现人才辈出、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



报送: 团中央书记处、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有关部委,省级党委分管书记
 发: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相关业务司局负责人,团中央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团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事厅(局)负责人,各省、区、市项目办,首都各大新闻单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