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这一年,我奋斗并幸福着!”

 

2022-08-05 09:12: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北大团委”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是河套平原上一颗闪耀的明珠,也是一届届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分团奋斗的地方。

  黄河水灌溉了肥沃的土地,更养育了勤劳又朴实的人民。耳畔萦绕着淳朴亲切的声音,遇到的人们眼里总是带着笑意,“幸福”是我这一年的支教时光里最强的主旋律。

研支团成员在课堂上

  我出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内蒙古的生活对我来说几乎是崭新的北国风光,因为深居西北内陆,杭锦后旗的春天也总是“姗姗来迟”。在北国的春夏秋冬里,我也努力地适应着从一名大学生到一位人民教师的身份转变。面对迥异的环境,我却很少想家。究其原因,是乐比苦多,更重要的是,在这里遇到许许多多淳朴又善良的人,总能带给我家的温暖。

  刚开学时,学校给我们每个人都分配了导师,帮助我们适应教学,第一次见到我的教学导师时,我感觉有点紧张,因为她跟我妈妈很像,都是严厉的、一丝不苟的老教师。后来跟她熟悉了,发现更像了:她们都是面冷心热的类型,而且年龄相仿!在她的嘴里,我是小娃娃,总能得到她慈爱目光的洗礼和耐心细致地指导。

  奋斗中学的老师们对我们非常热情,也愿意毫无保留地和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小娃娃”分享他们宝贵的教学带课经验。工作之余,老师们非常热情地向我介绍当地的方言和风俗文化。美食,是老师们挂在嘴边离不开的话题,每次晚上放学来不及去食堂的时候,前往离学校最近的面馆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就能洗刷所有的疲惫。偶尔会碰到学生,在他们向我招手,说着我已经能听懂的方言的时刻,会感到自己成了半个巴盟人,由此对这里产生了归属感。

 

图片与奋斗中学老师们的合影

  除了办公室,教室就是我出入最频繁的地方了。每天身处在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之中,总有种自己也还是十几岁的错觉。但在我的学生时代,埋头苦读几乎成了单一的色彩;而在这里,学生们的身影则经常活跃在操场上。孩子们对羽毛球的痴迷是我前所未见的。清晨的早读课后,他们便迫不及待,抓住这短短的十分钟在小花园里打起了球;下课铃一响,又抱着球拍冲出去接着打。和这些乐观开朗的学生们相处久了,我深深感到曾经萦绕在我身边的紧张情绪完全散开了——天是塌不下来的,靠羽毛球拍就能把它撑住。支教的这一年,我和学生成了彼此的老师:学生从我这里汲取知识,我则从他们身上收获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然而,这种快乐的气氛蔓延到课堂上,就让身为老师的我感到苦恼了。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们来听我的课,常夸我有教态,课堂互动性好,我还沾沾自喜了好一阵子。等到改作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在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在作业里仍会难倒一大批学生;对自己的答案,学生们往往不经斟酌,便一股脑地填了上去,甚至不乏一些“雷同”卷。这使我感到,如果不板起脸惩罚一下,未免有悖教师的初心。

  上晚自习的时候,我问有谁抄作业了,一群学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我把这些学生都喊到办公室,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作业借别人抄。话音未落,抄作业的同学竟“大义凛然”地喊道:“老师你不要罚他,是我主动要抄的,跟他没关系。”

  学生们的坦率使我不知所措,只好向办公室的老师们求教。她们语重心长地说:“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罚抄不过是家常便饭,早已经不当回事儿了。”

中秋节放假后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

  我只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感化,像佟掌柜一样反复念叨“你为什么不写作业?你不写语文作业是不是因为不尊重语文课,不尊重语文课是不是因为‘瞧不起’我,原来你一直‘看不起’我……”这些话说多了,学生就在班里模仿我,一旦有人没交作业,大家就齐声在班里喊:“你是不是‘看不起’语文老师?”

  场面虽然很欢快,但到后来,有位学生在罚抄的作业里认真地写:“黄老师对不起,我真的没有看不起你,以后我再也不抄作业了。”这一刻我顿时感到,那些“唠叨”都是有意义的,学生们并不是抗拒学习,而是缺少一个转变的契机。当我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就会以一颗真诚的心回报我。

  当老师的另一大感受是,我和所学的东西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以前上学的时候,自己所接受的知识点是机械的,那些诗歌、那些文章里的所谓“思想感情”和“现实关切”,不过是答题技巧堆积起来的,而如今由自己去给别人讲解,文字与我之间就形成了共鸣。这学期讲到杜甫的“孤舟一系故园心”,给学生翻译“小船可以靠岸,有停泊的港口,我却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身在异乡的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种古今无不同的心境。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领悟的这些东西是可以传达给学生的。我可以成为一个帮助孩子们树立理想信念的窗口。这学期上完小说单元后,我又给学生拓展讲解了《简·爱》,鼓励他们自信地面对人生。那个周末我批阅摘抄作业的时候,不止一个学生跟我说,上完课后很受感动,以前感觉自己没有明眸皓齿、纤纤细腰,总会缺乏自信;而现在觉得,这些外在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重要。

研支团在奋斗中学举办的读书节讲座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我清晰地认识到,在孩子们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向阳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传递知识一样重要。每当有学生告诉我,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学会了更好地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心里的成就感甚至比他们考出好成绩更强烈。

  这一年的支教生活里,不仅是我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也带给了我很多感动:我在班里说自己嗓子疼,第二天课前学生就会悄悄地把我的水杯拿走,往里灌好热水再等我来上课;每次因为班级吵吵闹闹而严肃批评时,学生就会在摘抄本里写:黄老师,请你不要生气,我们以后会表现得更好。离放假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现在每周去吃一次羊肉烧麦,因为离开内蒙古就吃不上了,班级里顿时呜声一片。一个女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两个班级每人给你买一个,你带走在路上使劲吃!”整个班又响起欢声笑语。

  一年里,每周我都会布置一项写小事的作业,一方面是锻炼一下大家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观察一下孩子们的世界。临走前,我给每人发了一张活页纸,希望大家写一件和我有关的小事。收上来的时候心里非常受触动,有的孩子平时课上不活跃,和我交流并不多,但所有人都写得满满当当,真挚的感情几乎要溢出纸面。

  许多许多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自己总是被关心、被呵护、被在意,来自学生的爱源源不断地涌向我。

和学生一起的合影

  巴彦淖尔是葵花产地,夏天向日葵怒放。临行前,一名学生跑来学校给我送了一枝,我把它千里迢迢地带回了家。每当看到这朵向日葵的时候,总能想起学生们那些灿烂的、朝气蓬勃的笑脸。临别的七月,每天来到教学楼的时候都倍感珍惜,只希望能够多讲一点,再多和孩子们相处一点,能够倾我所学,为他们上好每一堂课。

  一年西部行,一生西部情。支教这一年,我在奋斗中学奋斗并幸福着。杭锦后旗很小,离开的时候我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方言和地名;杭锦后旗也很大,大到可以盛放我不断累积的幸福和无尽的感激之情。

  (作者:黄崇一,北京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