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让少年的声音穿过石楼穿过吕梁山

 

2022-10-28 08:49: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传承薪火,坚守教学岗位;不忘初心,弘扬志愿精神;矢志奋斗,奉献青春力量!”在中国政法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上,团长李泽坤带领队员们郑重宣誓。宣誓用的那面团旗,被李泽坤从北京带回家乡,又从家乡带到了山西,团旗见证着他们从“学生”到“支教老师”的身份转变,也见证了他们与孩子们“大手拉小手”的幸福时刻。

  “老师,你见过天安门吗?”“老师,你们学校是什么样呀?”……承担了三个年级的体育教学任务的李泽坤,一到下课就被学生围起来了,争着抢着牵起他的手、拽着他的衣角,好奇地发问。孩子们的亲近也让支教团的工作开展非常顺利,在教学生“齐步走、原地转”的同时,他还组建起了支教小学的第一支国旗护卫队。

  每周一,当五星红旗在支教小学的操场上冉冉升起,李泽坤都会借助举行“国旗下的讲话”的契机,将国旗法的知识、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我们在教学时也会强调热爱祖国,学生们对国旗有一种崇敬感,特别渴望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李泽坤说,每每讲到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时,孩子们都会下意识去摸脖子上戴着的红领巾。

  今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先队建队73周年的纪念日,李泽坤所在的支教学校又发展了14名少先队员。“在学生们眼中能成为少先队员,进入国旗护卫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李泽坤说。

  让李泽坤同样产生自豪感的,还有他们身上橙红色的队服,那是法大研支团的重要符号。“走在石楼的街上,经常会有叔叔阿姨问我们,是不是新来的支教老师,非常亲切热情地打招呼!”到石楼县服务、生活两个多月来,李泽坤真切地感受到了石楼百姓的淳朴、热情,也明白了往届支教队员将其称为“第二故乡”的原因。

  生活在石楼这片黄土地上,李泽坤和队员们同样将“家”的温暖传递给了这里的孩子,把孩子们当作了家人。中秋节,李泽坤带着石楼小镇的留守儿童一起包饺子、分月饼、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他回忆,虽是异乡的中秋节,但在留守儿童的“家”——石楼小镇爱心小屋,节日氛围比学校里过中秋还要浓上几分。低年级的孩子们虽然不会包饺子,却也洗干净小手学着老师的样子揉面、擀皮,还给队员们展示着自己捏出的小面人。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研支团众口相传的一句誓言,也是李泽坤在出征宣誓时同自己内心的约定。“一年的时间说短也不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李泽坤说,他期待着未来一年有更多的孩子能加入国护队,能从容自信地在国旗下演讲,让少年的声音穿过石楼、穿过吕梁山。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