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 09:18: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
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25届(2023—2024年度)研究生支教团有关工作的通知》,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工作按下“启动键”,欢迎小伙伴们围观打卡。
20多年来,研究生支教团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先后从全国200余所高校公开招募了24批共计28363名志愿者,赴中西部近700所县乡中小学校,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批批有志青年选择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以教育唤醒生命,驱逐贫困、捍卫改革,用奉献守护成长。这场爱与希望的青春接力已经持续了24年,他们一边见证历史,一边创造历史。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1998年,清华大学组建了第一支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二十多年的薪火相传,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让研支团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磨练意志,成长为有理想、知国情、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006年第8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首次在青海湟中开展支教
清华大学将研支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方式之一,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贯穿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服务和后续培养全过程。志愿者们在返校后,选择担任“双肩挑”学生政治辅导员,并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前往基层一线或重点单位就业。一年的服务奉献,最终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
研支团志愿者始终践行“扶贫先扶智”,为推动西部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到西部去,以党员的名义
华中科技大学将研究生支教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始终坚持党旗领航,筑牢理想信念。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党员成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他们走向祖国西部大地,在行动中履行党员职责,充分展现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以党员的名义,让信仰愈加坚定,让初心更加鲜亮!
“不放弃每一条小鱼”
“不放弃每一条小鱼,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厦门大学研支团志愿者让“山海情”在现实中持续了二十多年。
厦门大学研支团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
在马小花的记忆里,总会浮现出一抹蓝色。那是厦门大学研支团志愿者蓝色的队服,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展示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是她走出大山追寻广阔天空的梦想。
在马小花的中学时光里,陪伴她的是一届又一届的研支团志愿者。也是从那时起,她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考厦大、去看海”的种子,2013年,马小花如愿考入厦门大学。
而在第二年,同样被厦大研支团教过的妹妹马玲玲,也被厦门大学录取。从此,“厦大研支团教出的那对姐妹花都考上了厦大哩”,成为了宁夏海原县关桥乡里的佳话。
2015年毕业季,马玲玲(左三)与厦门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左刚(右一)傅琳琳(右二)等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合影。
姐妹二人毕业后又以人民教师和基层选调生的身份,回到了宁夏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投身家乡建设。她说:“是志愿者老师,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去影响更多的人。”
带着更多娃娃走出大山
还记得前不久那个拉一箱荣誉证书给父母的女孩陈珍吗?今年从贵州大学本科毕业后,她作为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回到家乡贵州服务,正式成为贵州省锦屏县第四中学的一名志愿者老师。
8月24日,小陈老师走上讲台,开启了她的“开学第一课”。
贵州大学第24届研支团志愿者陈珍(左一)与参加军训的学生们合影
在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中长大的她,不忘成长路中每一份支持的力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孩子,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走出大山,到更大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梦想。选择加入研支团,这是她对爱的回报,也是对爱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