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我为孩子打开一扇传递梦想的窗户

 

2015-07-01 14:2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时光流转的飞快,又是雨雪纷飞的一天。早起,窗户上结了一层白花花的冰霜,气温已降至零度以下,忙忙碌碌了一整天,中午连宿舍都没来得及回,到青海的第二个月就匆忙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当我已经完全适应了青海,“青海”也渐渐地完全信任和接纳了我。过去的一个月,我全面接手了二中的会计和出纳工作,微机课、晚自习、小课堂也都融进了我的生活。当会计遇上教学,我马不停蹄的加班、熬夜、备课,累,但快乐着。

  “老师,别走,再讲会儿吧。”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蔡娇娇为民和二中学生上微机课。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蔡娇娇为民和二中学生上微机课。

蔡娇娇 供图

  “那好,今天理论课的内容我们就上到这儿……”“噢~!”每当学生听到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会特别的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讲完了计算机理论的内容,到了“聊天“的时间了。从第一次登上讲台,到第一次领着他们在微机教室上课,微机这门课程在这所学校的分量我已经心中有数。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微机室,看着让沙土随意裸露在外的劣质木地板,看着75个孩子挤在不足30台还能用的电脑前,我强忍住内心深处的无力感,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名叫“寒门贵子”的课程。“……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却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怎样,关键取决于自己的感受。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节课上,我给他们讲了俞敏洪,讲了马云,讲了纪录片《人生七年》中那个叫尼克的小孩儿。铃声骤然响起,我中断了自己的话喊了一声“下课“,令我意外的是,学生们没有条件反射般的起立,而是说:”老师,别走,再讲会儿吧。“那节课,我拖了足足有十分钟的堂。

  后来的微机课上,我总是讲半节课的理论知识,再用剩下的半节课和他们“聊聊“别的话题。比如,关于高中文理分科,关于艾宾浩斯记忆法,关于大学生活,关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关于他们特别好奇跃跃欲试的一种现象——早恋……未来的课上,我依然会用这种模式上下去,至少,在那短暂的20分钟里,我是他们了解外界、接触科学、分享青涩、传递梦想的一扇窗。

  “老师,下午我们全班在等你 最后一次 23班”

  似乎,我们刚到青海,然而,我们已经开始面临离别。期中考试之前,民和二中高一的学生分了文理科,一共24个班,20个理科班4个文科班,学生三三两两的被分配到新班级里。10月22日,周三,我有一下午的课,那是分班前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在为下午的课程做最后的准备,一条短信映入眼帘“老师下午给我们下课来第四节课我们全班在等你 最后一次 23班“,突然心里一酸,才给每个班上了一只手数的过来的课,就到了最后一节。上课了,孩子们兴奋中带着一些伤感,嚷嚷着不让我讲理论课,说随便聊点儿什么都行,可能最后一次听了。我突然意识到,比起所谓的知识,这些十五六的孩子,更需要希望、需要励志、需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梦想。那天我又”喂“了他们很多心灵鸡汤,最后我说:“励志这东西,是有时间期限的,不要期待一个刺激就可以顺利地改变你。当你的才华还配不上你的野心的时候,就静下来,踏踏实实的努力。你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优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