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从青海支教开始

 

2015-07-01 15:1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曾想象支教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但踏上青海民和的土地时,才开始了解真正的这里。

  初来时,
  学校前是一条土路,尘土飞扬,
  每天吃食堂不变的土豆盖饭,
  办公室的同事不信任的看生物专业教数学、还听不懂方言的我。

  到后来,
  土路铺成了柏油路,整洁干净,
  几个人在宿舍炒菜、涮火锅,
  老师们带来家里做的面包、月饼,拉着我尝各种民和特色,
  在阴冷的办公室,叫我一起踢毽子取暖。

  在这里,
  感到不仅是在适应环境,同时也在被环境所接受。
  第一次上课,踏进高一21班教室,还记得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和他们热情的欢呼,就这样自然的从学生成为老师;
  第一次监考,那个左袖空空的男生,认真答卷的背影,和前桌细心为他铺平考卷的画面,深深的留在我心里;
  第一次家长会,真切的提醒我这里不是城市,开完会追出来问孩子情况的家长,让我更加理解父母为了孩子的心;
  第一次离家千里,却并不孤单,两个班,148个学生,心中更多牵挂。

  我会在喊完下课时微微鞠躬,感恩并珍惜每个站在讲台上的45分钟;
  我会在晚自习搬个板凳坐在他们中间,静静地做题感受如此亲近的距离;
  我会在空闲时拿着座次表记名字,因为时间有限却想记住他们每一个;
  我会在下课后发现衣服和课本又蹭上了粉笔沫,却突然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会在教室没人时坐在最后一排拍张照片,怕有一天会想念安静的这一刻。

  最无奈的是学生的不容易,
  心疼他们写字时无意间看到冻裂的小手;
  心疼他们家远三十多个孩子挤一个宿舍;
  心疼他们讲着妈妈的病、家里的困难掉的眼泪;
  心疼他们的懂事、努力和不自信。

  最珍惜的是学生的小心意,
  教师节的礼物,“老师送给您的,教师节快乐”;
  家里做的馍馍,“奶奶做的馍馍,您尝尝还是热的”;
  沉甸甸的土豆,“不沉,吃完了我再给您带”;
  平安夜的苹果,“班主任说买带包装的就不能拿助学金了,所以没包”。

  最充实的是和学生的相处,
  他们说:老师你别走,下节晚自习你还过来吧!
  他们说:父母在外地打工,老师你给我开家长会吧;
  他们说:老师唱首歌吧,文理分班我们要走了。
  他们唱 《大约在冬季》:“轻轻的我将离开你······”
  他们唱 《再见》:“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

  老师和学生总会问我,来这里是不是很想家?
  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想家却真的是偶尔。
  因为发烧时会有人用棉球蘸酒精给我擦手降温;
  因为上最后一节课回到宿舍也会有热热的饭菜;
  因为从来就不是孤单一人,而是几个人的相互陪伴。
  终于我们从同学变的像亲人,彼此关心、彼此鼓励。
  一起来到这里,直到一起离开。

  会骄傲成为支教团的一员,会庆幸度过这样的一年。
  为人师,何其幸运;做一名支教志愿者,何其幸运。

  我知道,不久后的一天,我们又将离开,拉着行李走上和来时相反的路。
  但这里已不再是陌生的西部,我们将携带着满满的回忆,再静静地走出去,继续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会舍不得离开。离开这带给我们欢笑、泪水的地方。
  还好,也是不久后的一天,又会有人像我们一样带着热情来到这里,站上讲台,走在学生中间。
  (北京工业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周梓耘)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