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13:0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2014年7月,全国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义务支教、爱心帮扶等志愿活动。支教团成员们将花样年华中宝贵的一年奉献给祖国贫困艰苦地区,用知识和爱心在祖国各地播撒希望、传递梦想。
河南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青海油田俱乐部前合影。
河南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供图
为传递好志愿精神,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和帮扶活动经验,河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及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利用清明假期在西北大地开展团间交流活动。支教团成员们就各支教团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开展的志愿帮扶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讨论。
不忘初心,热衷志愿
经历是最好的成长仪式。从校园到社会、由学生到老师,这种迅速的角色转换和人生体验来得别样又充实,支教团成员们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一场青春的“成人礼”。
如今支教团成员们支教服务已半年有余,通过日常教学及日常开展的各项支扶活动,支教团成员们发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奋起精神,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任务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们具体知识,更要教会孩子们懂得自强自信自爱。
2015年3月31日,一场沙尘暴突袭敦煌,黄沙漫天。一位支教团成员在上课时看到孩子们纷纷咳嗽、揉眼睛,下课后就跑去药店给全班同学买了口罩。这件事情被学生写进了日记:“今天刮沙尘暴,放学后我就悄悄下楼,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带领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到教室门口。虽然一趟趟上下楼梯让我气喘吁吁、灰头土脸,但是我心里却很开心。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助人为乐。虽然直到夜幕降临还看不到天气好转,但老师冒着风沙买来并送给我们的口罩及对我们的爱,让大家心中无限光明。我冒着风沙做一名小小志愿者,也正是老师送给我的口罩带给我的勇气和动力。爱心传递,我们要接着老师的接力棒走得更远……”当支教团成员之间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体会到一种温暖的感动。爱心传递志愿行,言传身教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在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支教团成员说,自己的服务地在幼儿园,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待在那间不大的教室里,帮助孩子们完成正常生活起居,平时上课也比较劳累,经常要忙碌地准备各种课件、开展各种活动,吃饭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只有每天晚上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才算松口气;还有一名支教团成员说自己生活中有个最大的困难,由于西北水资源匮乏,所在学校比较缺水,每日洗漱的生活用水都要到一间废弃的餐厅小黑屋去提水,平时洗衣做饭更是困难。虽然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各种不顺,但大家都想办法克服。从与他们交谈的语气中,彼此都能充分感受到志愿者投身服务西部的激情和热心。他们会为学校领导同事的认可感到骄傲,会为一个班级成绩的提升感到兴奋,更会为某个学生的成长转变而激动得热泪盈眶。与劳累之后收获的这些情感相比,所有的困难都了无影迹。支教团的志愿者深爱着他们的学生和西部的土地。
一年支教行,一生西部情
在交流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在这些志愿者同伴中也不乏留下来继续为西部做贡献的。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时间、放弃诱人的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学业结束后又投身于这片热土。服务的过程有时难免劳累和委屈,但是大家都会一起分担、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如果你没有去过一个地方,你就无法深刻了解;如果你没有体验过一种生活,你就无法展开想象;如果你没有收获过一种感情,你就无法切实地感受。此次交流活动充实又快乐,在祖国的大西北,大家相识相聚。研究生支教团交流活动既像是一个大家庭,又像是一个集训营,交织了所有成员的思想,又播散开来,洒落到各地。希望这批有志青年在自己微小的岗位上继续散发光热,做照亮孩子们心灵的灯塔。(河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