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情怀:青春奋斗的日子从支教龙江中学开启

 

2018-04-02 15:0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919年,由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湘江评论》,流传至今依然振聋发聩。回望过去,有多少先烈为国捐躯,有多少前辈为民公仆,有多少榜样奉献一生。研究生支教团亦是这样一支别样青春的队伍,志愿用一年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从1998年孕育至今,支教团已连续组建了十九届,恰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如今九零后一代已全部成年,一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热切的期盼,也必成为我们青年人奋斗的航标。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研支团服务地龙江县中学操场。任文珍 供图

图为中国地质大学研支团服务地龙江县中学操场。任文珍 供图

  自2016年8月,到达1800公里外的彩云之南楚之雄关,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在服务地,偶尔想起家;在家中,也常打开手机,念着他们——我的43名学生。如果不是这场奇妙的相遇,我大概一辈子都不会站在讲台、手握粉笔、朗读朱自清的《春》。记得大学二年级,在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上结识了“感动中国”的徐本禹老师,他仿佛是面旗帜,可我当时还不懂那种热血与挥洒,只是记住了“支教”和“老师”,一种心思正生根发芽。两年后,坐在云南省西部计划志愿者集中培训会堂里,回头看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心里波澜起伏。我来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任文珍在龙江中学期末复习课堂上。任文珍 供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任文珍在龙江中学期末复习课堂上。任文珍 供图

  初到楚雄,颇有些疑惑,这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悬崖大山啊,反倒有着小镇的古风古韵。然而没想到,由于高原的不适,刚上完第一节课人就倒下了,还好有“战友”在,抢回来一条命,使得我在病床上还能打趣道:作文没批改完怎么办呢。后来经过全面检查和申报,休整了半个月,思考揣度,最后狠下心来:我一定要用这一年来见证和楚雄龙江的羁绊,更要教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于是,给学生独特的语文学习体验成为了我那一年努力的目标。不论是让大家表演《卖油翁》的技艺,还是画手游“英雄”的历史手抄报,只要能增进知识,想怎么“闹腾”我都支持。然而,作为老师的一项重要考核任务——成绩却迟迟不见提升,我也因此生过气,冲动地想放弃那些屡说不做的学生,但当看到他们课堂之外的调皮模样,我就打消了念头,只好再依次叫所有学生到办公室分析考试薄弱点,拉勾承诺,让他们自己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尽管能想到的教学办法非常局限,但仍真切地受到了当地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育信念的感染。如今,已结束服务期回到了学校,夜晚脑海中还是会涌现:龙江中学门口永波线铁轨上金子般的日落,学生吵闹着经过身边大喊一句“老sei(音)”的画面。或许,在研究生学习结束之后,将没有机会继续从事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但是,这一生难忘的事,至少在时刻督促自己,未来啊,一定要牢牢地跟人民联结,做能令群体幸福的事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任文珍与龙江中学学生合影。任文珍 供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任文珍与龙江中学学生合影。任文珍 供图

  所有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在这投身理想的曲折道路上,都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我知道,我只是千千万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颗火种,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云贵大地,更愿意将这样的精神绵延传递。因为,志愿服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踽踽独行,而是我们用一年接一年的点滴汇成的滔滔江河。

  (作者:任文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服务于云南省楚雄市龙江县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