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支教湟中,绽放一朵美丽格桑花

 

2014-05-30 09: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运用自己专业上的优势为学生收集了很多资料,让学生了解认识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更广泛的美术应用。天气不错的时候,我会带着学生们到山上写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自己家乡的美,用眼睛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学生画着这连绵的山美丽的花,告诉我这漫山遍野的小花就是格桑花,它是幸福的象征,就在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种幸福。就在秋高气爽的10月,我组织幼师班的学生们举办了“美术作品展”,全校师生给予了高度的好评。学生们和我说:刘老师我们第一次感到骄傲!我想这一次小小的展览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多梦想与希望。

  美丽的校园,丰富的文化

  在职校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我还兼任学生处的干事,负责校学生会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和另一位支教队员组织了“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第四次学代会”。不仅把会议议程正规化,也把学生会工作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学生会从以前的简单检查工作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会成员们从以前懒散的精神状态到努力维护学校形象和学生会的形象;学生干部从不敢说话到积极发表建议、组织学生活动。这对校园文化、学生养成教育的开展和传播,对学生干部自身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成效。在此期间,我辅导学生会组织了“优良学风周”“体育活动周”“庆祝十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元旦联欢”等系列活动,也把清华的“男生节”“女生节”带到了职校,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会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在校园内弘扬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服务同学、活跃学校气氛,同时倡导校园文明新风。学生会全新的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赞扬和好评。

  可爱的学生,我的弟弟妹妹们

  学生们说:刘老师在课堂上是一丝不苟而严厉的老师,课下是关心我们的大姐姐。

  说到这里,我不禁为学生们的艰苦生活而伤心流泪。高原上的寒冬比平原上要冷的多,但很多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和鞋子,离家远的学生一个月才回一次家,从家带的馍馍已经是又凉又硬了。记得有一次已经到了熄灯休息的时间,我班上的学生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儿。我带着她连夜赶到了县医院,经过检查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留在医院里治疗观察。当时学生疼得厉害,我也焦急万分。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我就是她最亲的人。那一夜我没合眼,看着学生的病情一点一点的有所好转,我的心也放了下来。天亮了,学生醒了,眼角里流出了泪水,只说了一句:老师你太好了!我的声音也颤抖了:身体好了就好,不用担心,老师一直在你身边!

  回学校的路上,我看到了在寒风中坚强绽放的格桑花,它们耐得住雪域的风寒,美而不娇,柔弱而坚强。

  别了,湟中,我的家

  支教生活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责任和荣誉。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正如我的老师所说,“当有人叫你老师时,你所应该感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应该是责任。”是啊,老师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并不是具备知识就足够的,这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值得我去深深体会。

  渺小的我并没改变什么,但我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用我的热情、我的执著带给孩子们一个五彩缤纷的小小世界。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平淡而充实。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看呀!又是格桑花盛开的季节了。再过几天,我们就要离开这片热土,生活了一年的湟中了。微风中,那一浪接着一浪的小花也在对我们微笑呢,我想我也是这样一朵美丽坚强的格桑花吧,永远以饱满的热情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刘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2级本科生,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队成员,在青海省湟中县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支教工作。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