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收获被200多个孩子惦记着的幸福

 

2022-05-26 09:58: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FJNU研支团”   

  2022年春是我第一次一个人乘坐火车。由小城镇江由南向北前往固原,25个小时的路程,不安、担心、紧张交织,躺在不大的床上,思绪开始回忆……

  从学生到老师

  2021年9月1日8时,教务处。

  “刘老师,你这学期教四年级的美术课和七年级的书法课。这是你的课表。”接过课表的我内心很忐忑,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从未真正登上过讲台的我能上好课吗?小朋友们会听我的吗?我应该温柔地上课还是该严厉一些?带着对新同学、新环境的陌生,我上岗了。

  11时20分,四一班,铃声响起。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今天是第一节美术课,老师想先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美术。”内心非常紧张,说话时感觉到自己浑身颤抖。

  课程的进展非常顺利,大家都很配合我这个新手老师。随着铃声的响起,课堂首秀圆满成功。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写到:“乡村的孩子是最质朴的,从他们的语言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向往着外面的一切事情。”

  图片

  从美术课到阅读课

  2021年10月8日,早8点,教务处。

  “刘老师,不好意思。因为新来了一批老师,所以对你的教学课程有了一些变动。”

  接过课表一看,傻眼了。七年级的阅读课和八年级的书法课。身为艺术生的我对阅读课怎么上完全没有头绪和想法。“大学生啥都能教”,教务处老师的这句话激励了我。

  伴随着对新学科的无所适从、毫无头绪,我开始通过同学、老师等途径进行教学探索,希望在阅读课上能为学生带来些有价值的内容。

  在与语文老师交流之后,我将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开展成作文素材积累课,通过纪录片、诗词赏析、好句摘抄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他们的期末考试作文里,看见有学生把积累的诗词好句运用在作文里,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

  一学期的支教生活的结束,突然发现原来我不是只能教美术,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从小学到初中

  2022年2月22日,在踏上火车之后不久,我收到了下学期的课表。

  八年级的美术和书法,一周15节课的课时量加上课后辅导晚自习等其他工作安排,对于一位步入教学岗位不久的老师而言是有挑战的。

  火车慢慢步入宁夏的土地,望着窗外的黄土地。脑海里浮现出上学期期末要回家过年时,学生急切问我的情景:“老师,你下学期还来吗?”

  我打趣道:“那你们是想我来还是不想我来?”他们略带害羞地说,“当然是想你来。”这就是教师的意义所在:只要你用心付出,就会有200多个孩子惦记着你。

  虽然和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打过交道,但当我真正回归了美术课的老本行还是有些紧张的。“初中的孩子会像小学生那样听话吗?他们会按照我的要求画画吗?他们会喜欢上我的美术课吗?”带着忐忑的心,新学期的工作开始了。

  2月23日下午2:50,新学期第一课开始了。

  “同学们好,这学期的美术课由我来给大家上,希望我们这学期的美术课能够上得开心。这也是你们初中阶段最后一学期的美术课了,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这学期我上课的要求有以下几点……”约法三章之后,课程就开始了。

  第一节课便是《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初中生们一个个都是小大人了,上课的方式自然和给小学生上课完全不一样。分析、对比、描述、感受之后,新学期的第一张美术作业来了——梵高《星月夜》大改版。大家的表现非常不错!

  新的学期已过半程,支教生活也步入尾声。在憧憬、挑战、收获交织的生活中,每一幅画都是他们进步的过程,从线条稚嫩到主动询问我能不能自己改造画面,美术不会停止,学生们发现美的能力一步步变得越来越好。

  支教的旅途会有终点,但属于支教的记忆一直闪闪发光。无问西东,只向初心。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