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08:5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5年的八月,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踏上了贵州罗甸这边土地,开始他们与罗甸一年的奇妙邂逅。这一年里,他们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秉承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将自己一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贵州。这一年,除了常规的支教工作,他们还发起了针对罗甸乡村贫困中小学的“筑梦图书室”项目、帮扶支教学校贫困生的“阳光基金”、冬日送暖的“暖冬计划”和“暖脚计划”,以及形式丰富的“心动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理念。至今,华南师大研支团罗甸服务队已在罗甸县乡村小学建立四间“筑梦图书室”,捐赠图书累计6000余册;通过“暖冬计划”与“暖脚计划”累计捐赠爱心衣物和文具60余箱。
如今,支教生活将尽,研支团的队员们心中对于这一年的生活有着无限感慨,有些许离别的惆怅,有些许对生活感恩,也有着些许对未来的憧憬。现在,让我们听听他们心里深处的声音吧。
廖莹莹:“总以为还有很长的时间,却一眨眼就快结束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了。回首这一年来,有快乐,有泪水,有感动,也有辛酸。还记得初来乍到时气候、饮食、生活上的各种不习惯,但却有一股倔强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一定要在这一年在贵州罗甸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后来,通过开展各项工作,跟当地人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适应了贵州的生活,也发现了这里的美。山水美,人文美,每次下乡家访,虽然道路泥泞又曲折,但是沿途的风景总能驱散我们的疲惫,每次我们去到帮扶的乡村学校或者学生家里,不管是去上第二课堂、励志演讲还是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孩子们都异常的高兴,一声声大哥哥大姐姐叫着簇拥着我们,这也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我们想要让孩子们知道,虽然爸爸妈妈没有陪伴在她们身边,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的爱心人士在关心着他们,愿意在她们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我们希望,这些祖国的小禾苗能够在爱与快乐中健康的成长,并把我们这种志愿服务,帮助他人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这一年,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学生成绩的提高、孩子们开心的笑容,这都是我们的收获。还有,一起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几个队友,这份支教情,我们会珍藏一生。”
林丹萍:“在这一年的服务,心酸、感动与泪水交织,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最终那些第一次都变成了我们的日常和“理所应当”,酿成了我最美的回忆……在出发之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走遍罗甸县的所有中小学,去到那些学生的身边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一年服务期即将结束,虽然自己走遍了服务地的八镇一乡但仅仅走访了其中的20余所中小学。每一次的下乡走访,都让我对这座小山城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更加深刻、真实地感受到了这里的人们简单朴实和热情。七尺讲台,投身教学,感受为人师者的不易和欢乐;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着这群基础薄弱的学生时的无助,到后来学会用他们的语言讲课,还会向学生传授当年自己高中的学习小技巧,分享大学的趣事。
“筑梦图书室”、“暖冬计划”……,我和队友齐心协力地为山区的孩子奋斗,作为“太阳的后裔”,我们燃烧热情来贡献温暖与光明。投身山区,有苦有泪,有欢声有笑语,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我始终牢记志愿者的使命,用理想和信念燃烧着青春的热情,以奉献和付出实现着人生的价值。这一年的征程,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却也感受到了“力所能及”、“努力”的重大意义,虽有遗憾,但亦无悔…”
谢锐钦:“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一年的支教生活就快结束了。回想去年的此时,对于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我充满了期待和迷茫。一年的时间,让我爱上了罗甸这片土地的美丽,更爱上了土地上的人们的朴实与热情。我很庆幸自己可以担任学校的心理学教师和英语教师,因为这个原因,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生。在这里,我与这群学生一起谈天说地,畅聊人生,倾述烦恼。我替他们高兴,因为他们取得了进步;我为他们感到无奈,因为他们的薄弱基础;有时,他们也令我愤怒,因为他们的妄自菲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在乎他们。我很清楚,一年的支教并不能给他们很多知识上的收获,但是,我希望我可以通过我与他们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更多了解世界,更好地认知他们的生活。我会与他们分享自己曾经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跟他们讲讲自己的感受。记得最近有几个学生跟我这么说:“老师,你在广州等我,两年之后我过去找你。”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获得了回报。一年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这一年的时间,却让刚踏出大学校园的青涩的我拥有了一生忘却不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