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8 08:3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这里是新疆,连绵的雪山,优美的草场,草场的下面是城市和村庄;这里是新疆,挺拔的胡杨,似火的太阳,从满目荒凉到瓜果飘香;这里是新疆,粗犷的民族,精致的服装,还有一个个迷人的姑娘。这是我支教的地方,一个牵引我的地方。
初来新疆,我本没有想把自己归属于这里,因为我们支教本就以一年为期,离开是已知,是否再回来却是未知。然而在即将离开的此刻,这里带给我的感动久久萦绕在心间,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无情,我有些舍不得离开这个我奉献与成长的地方,舍不得我与这里的学生和老师们的感情。
辽阔的水土养育着西北可爱的人们,没有江南那般细腻,他们憨厚热情,粗犷豪放,就从买东西论公斤、喝奶茶论壶、吃羊肉论盆就看得出,他们之间是那种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情谊。我是真的喜欢这种感觉,不矫情不做作,直来直往,随遇而安。都说新疆的孩子去外地求学后,都愿意再回到家乡,不难理解这种行为,一定就和我现在对这里恋恋不舍的原因一样。
新疆是一个美丽而充满传奇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发展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坚强而乐观,却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奈和辛酸。这一年感触最大的属我接触到的高职民族学生,他们都是来自南疆的孩子,从小因为语言问题和资源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大学对于他们是遥不可及的。这些能来到哈密读书的孩子也都算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有学习意识的学生,而他们的目标就是读完高职,再回到家乡工作。我曾邀请过他们和我去内地看一看,但他们表示了种种无奈,路途太远、路费太贵、饮食不便甚至还有民族紧张问题。我很是心疼我的这群学生,这群与我年龄相仿,质朴纯真的学生,也是一群比汉族孩子更依赖老师、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喜爱老师的学生。
我时常在想我能为我的学生带来什么,却一直得不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在离别之际,我留了每个学生的联系方式,为每个学生留下一份简短的书信,我想即使离开了新疆,我还是会和他们保持联系,我将继续做他们的小导师,在他们沮丧的时候给予一些光亮,同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解决他们后顾之忧,随时准备带他们领略一下外面的世界。
在这不长的一年时间里,或许时间有限,或许自身能力有限,或许志愿空间有限,我似乎还有很多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有些许成就也有所遗憾。我深知这一年自己不会给这里带来本质的改变,一棵树不足以抵挡沙尘,但如果形成一片森林,其力量则是无可限量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一代代的接力,能够真正使西部发展起来,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受资源和民族问题的限制。
一年支教路,一生援疆情。即使离开,也斩不断我对新疆土地的热爱,斩不断我和我的学生的联系,于是新疆成了我一个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七届研支团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