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08: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3年的夏天,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上来了四个年轻人,他们怀揣梦想,肩负使命,开始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奉献青春。
走进西部,情系景谷
2013年8月,北京林业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四名队员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第一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由于景谷一小的校舍尚在建设,所以支教队员不得不住在景谷一中教室临时改造成的宿舍中,需要自己动手做饭,用水用电都很不方便。但对于队员们来说最艰苦不是这些,而是每天都要和无穷无尽的飞蛾、蚂蚁作斗争。当地气候很潮湿,宿舍的窗户密封不好,每晚都有飞蛾飞进宿舍,早上会发现床上、窗户上、书桌上全是飞蛾的尸体,这些飞蛾有碗口那么大。支教队员使劲浑身解数驱蛾也只是扬扬止沸,唯一有效就是天黑后尽可量少开灯。飞蛾在飞行过程中会洒下鳞粉,不小心沾染上会造成皮肤痛痒,初到景谷时,支教队员才琪,霍怿歆的皮肤都出现严重的过敏。除了飞蛾,蚂蚁也是宿舍的“常客”,支教队员们常常会在床上、衣柜里发现蚂蚁。
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却无法泯灭队员们对景谷的喜爱。这里的景色很美丽,会使人想到了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自在与飘渺。白天艳阳高照的时候,天空蓝的不像话,大朵大朵的白云在山顶上流连嬉戏,一切就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作为佛教圣地,当地最著名的景观勐卧佛寺也让这群从北方来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异域风情。当地的居民很好客,常常邀请队员们到家里“尝鲜”,学校的老师也常利用周末带支教队员爬山野游,教队员们说彝族方言,还把家里腌制的咸菜带给队员们。支教队员符雯雯说:“当地的环境、饮食、文化都让我感到十分新鲜,这使我渐渐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开展教学,任重道远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让这些支教队员对教学生活充满新鲜好奇,同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和强烈的责任感。去之前,队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实际情况却和队员们的想法有点差距。
支教队员谷骥、才琪各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符雯雯、霍怿歆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当地的教育水平十分落后,没有学前教育,在小学才接受启蒙教育。很多孩子上学前连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队员们只能从零开始教起。谷骥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不会数数,“我没想到小学一年级连十都数不到,原本准备的课程内容这下全都用不上了,看着他们我不知道从何教起”谷骥便从如何数数,如何写阿拉伯数字教起。有的孩子写字习惯不好,数字总是写的大小不一,谷骥就给孩子们的作业本打方格,让孩子们在格子里面写数字。上学已经三个月了,有的孩子还是会把“16”写成“19”,把“3”“7”倒过来写。为此,谷骥常常给一些孩子“开小灶”下课后手把手教他们写数字。
支教队员才琪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孩子不能够理解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才琪只能“手脚并用”的为孩子们比划如何运算,有时还得“就地取材”,用手边一切能比划的东西给孩子们解释加减法,“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两个苹果,咱们加在一起是三个苹果”的例子几乎天天发生在课堂上。有一次上课,才琪问孩子们十四加几等于十七,孩子们不会用减法逆推,只会从十四开始数数,一边数一边掰着手指,数了三个手指数到十七,这才知道答案。才琪只能放慢讲课速度,重新“手脚并用”的给孩子们讲减法。
作为班主任的符雯雯、霍怿歆则同样辛苦,除了面对教学压力之外,她们还要对小学生的心理更加了解。符雯雯的带班原则是“赏罚分明”犯了错误就一定要严厉批评,做对了则给予奖励。一年级的孩子的价值观尚未成熟,有时他们无法分辨对与错,单纯的讲道理不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对赏错罚”这种做法却能让孩子记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助于他们在现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符雯雯在班上建立奖励小红花的制度,做的好的就奖励一朵小红花。渐渐地,班上调皮捣蛋的事例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也越来越强。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基础较差,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符雯雯便在放学后给他们单独辅导,并带着他们一起完成作业。
队员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挑战远不止这些,当地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刚开学时有些家长和孩子把学校理解成为“托儿所”,认为老师不应该留家庭作业,支教队员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这些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上学的意义。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对于志愿者十分抗拒,但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支教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所带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好,在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当地老师也给予队员们极大的帮助,每一名队员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每当遇到教学瓶颈时,这些老师都会倾囊相授,有的时候还在生活上给队员们帮助,这使得队员们每一天都怀着感恩的心在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