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婵:带着激情背着行囊勇敢去追梦

 

2013-05-09 10:0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吴婵,同时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今天,我想首先表达我的感谢之情,感谢团江苏省委,感谢校团委,感谢同学和老师们把“江苏省优秀志愿者”这样一份光荣而珍贵的荣誉给予了我。

  在我的学生生涯里,我曾经登上过各种各样的舞台,比如演讲台,辩论台,主持台,但我闭上眼睛,觉得最美的舞台一定是大西北准格尔旗那所中学高一年级354班的讲台,我也拿到过一些奖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奖学金,它们都带给了我被肯定、被鼓励的感觉,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份荣誉能够比“优秀志愿者”这样的殊荣更为我带来快乐,骄傲,和踏实。因为,它是对我一直坚守的梦想的肯定,也是我的指明灯,指引着我,志愿者、西部教育这条路应该并且值得走的更远。

  2009年,还在读大三的我看到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通知,心里突然翻滚起强烈的热浪,在父母的鼓励下,我勇敢的报了名,面试室里,我曾经说“我想要到西部去,哪怕我所做的贡献值是微不足道的,我也愿意去尝试。”2010年9月,经过近两个月的激动难眠,精心准备,背着整整一箱行李和为孩子们准备的本子、文具的我在23个小时漫长的车程后终于辗转到达了美丽的草原明珠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临行前设想着孩子们可能会很苦,可能穿着破旧的衣服住着简陋的房子,自己准备的文具也许能帮衬一些。可我真正到了鄂尔多斯这座煤海明珠,着实吃了一惊!原来学生都是穿着名牌,用着手机,骑电车上学的,原来学校是设施齐全,条件很棒的。于是刚到支教地的我无数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地方还需要支教呢?为什么不把我分配到新疆、到青海、到西藏,到真正的土房土瓦,衣不遮体的支教地去,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充分准备。然而第一次登上讲台,我才发现了有些不对。高一354班是一个蒙语班,也是全年级基础最薄弱的班。我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我,等我讲我的故事。可当孩子们一脸羡慕的听我介绍完自己的母校,介绍完南京,真正开始上英语课时,竟然齐刷刷的趴在桌子上,神情黯淡,昏昏欲睡。我试图改变教学方法,精心备课,组织课堂活动,可使尽了招数孩子们还是无动于衷。于是着急的我开始在课后找一些孩子谈话。一个叫康宇的孩子告诉我:老师,你别要求我了,我们家开煤矿,我上完高中就不上了,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流漏出了不属于十六岁的颓废和消极。一个叫郭峰的孩子在英语课上从来没有抬过头。课后聊天时他告诉我,他们家里很贫寒,他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我问他,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刻苦学习,将来为爷爷带来更好的生活呢?他呆呆的盯着我说,到煤矿也可以挣钱。那一刻,我终于开始明白,在这样一个靠天然资源——煤炭在近10年里从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全国百强县的地方,滋生着一种奇怪的价值观,孩子们深深地被安逸的生活观念影响着,竟然就是不肯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准格尔旗这样一个全国百强县,在这个GDP相当于一所中等发达城市的地方,堂堂旗一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过高考走出内蒙!于是我明白了,这一年里,我一定要完成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告诉孩子们,希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奋斗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大学是一个多美的地方,走出去会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