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13:2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支教不仅带来了当地的改变,也使支教者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支教的大学生刚来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跟我说,可一年下来没有一个人给我打电话。”团区委权益部王慧文部长的话语里充满欣慰,“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西藏精神在闪光。他们在这里支教一年比在内地工作几十年得到的锻炼和收获都要大。”
在中断了几年后,学校又再次派出志愿者到西藏支教。2012年7月,哈工大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队队员秦瑞松、王淮卿来到西藏藏医学院进行义务支教一年,他们沿着学长的足迹继续完成心中的梦想。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这样一个神秘而又落后的地方,那里有着高原上特有的湛蓝天空、清澈如镜的湖水以及耀眼的阳光,这就是俗称小凉山的彝族自治县——云南宁蒗。在这个国家级特困县里,年人均收入不到百元,全县23万人口中有19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有的人一辈子都没下过山。对于这里的孩子而言,可能接受教育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于地处偏远,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都不足以承担起把所有孩子都送进教室的重任。
承载着“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2009年8月26日,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的5名支教队员从东北的哈尔滨坐了近40个小时的火车、两个小时的飞机、又赶了3个小时的盘山路来到这里。从此以后,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就与宁蒗县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连续4年派出队员到这里义务支教一年。通过一届又一届队员的努力,宁蒗的教育事业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孩子们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南溪,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有着1500多年的建城史。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南溪成为宜宾百万人口大市的一个新区。同年8月,哈工大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服务队6名队员首次踏上南溪这片土地。闫欢、刘鑫岩、李家强、郑凯4人服务于南溪职业高级中学,李欣然、马楠两名女队员服务于南溪第三中学。
“他们的到来,足足顶起了4个专业教师的上课任务,不仅缓解了学校教师不足的矛盾,而且给课堂注入了活力。他们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们尊敬的对象。”南溪职业高中副校长邓方钦对支教队员赞赏有加。
一年远在他乡的支教,让这些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80后”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蜕变”。大学期间一直在团委作学生干部的李欣然、马楠坦言,她们受到当时的校团委书记陈苏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四那年放弃了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出国、保研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支教。马楠用“摸爬滚打”来形容自己这一年的支教生活。由于南溪三中地处乡镇,停水停电是经常的事。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和李欣然已经习惯了“灰头土脸”地去给学生上课。(商艳凯 )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