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这一年:从孩子们身上看到无穷的希望

 

2022-07-05 10:05: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SDU研支团”   

  日光炽盛,给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一层恍如梦幻的金丝绸。车窗外山峦起伏,烟尘拂扬四起,层叠的山石、参差的翠树与深邃的沟谷瞬间只留下掠过的残影。颠簸、轰鸣、不安、困倦……各种声音,各种感受,发生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荒原中,都显得渺茫无力。

  那时的我似乎并没发觉,这片看似一无所有的荒原,竟蕴藏着难以忘怀的花海。

石楼风光

  赤色的序章

  该出发了。

  转过路角,便看到那座隐秘在绿林中的楼宇,“第五小学”几个大字渐隐渐现。当我走近校门,蓦然发现,金色的校名赫然刻在一块嵌入地层的巨石中。两列低矮裸露的土丘,不偏不倚,如城堡般包绕在学校的两面。这也让我对即将走入的未知世界产生一种混杂着畏惧和憧憬的奇妙情愫。

赤色的墙壁,崭新的开始

  也许,这份不安还出于另一些原因——我不再是只需要专心致志听讲的学生,而是要成为登坛布道的师者。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我们常常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而欢欣雀跃一整天,为一个失望的眼神而懊悔不已。似乎在校园中,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在那些幼小心灵中溅起或深或浅的涟漪。而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真的能够胜任这突然转变的身份吗?

渐入佳境的语文课堂

  走入校园中,竟莫名有种心安的感觉。瓦亮的玻璃因太阳的眩光而散射出纤维似的光线,似乎像伸开了无数只手臂。一切都仿佛变得热情了起来:鲜艳的旗帜、明丽的海报,赤色的墙壁,甚至当我推开六·三班那扇明净的铁门时,在孩童们的眼眸中,都跳动着炫目的、火一般的红色。

  “老师好——”拉长语调又近似于欢呼的问候,像是充满燃料的热气球,载着我方才汹涌的忐忑,一同向远方飘去。

  曾经真切的向往,如今已降临在眼前。

  歌声回荡的群山

  孩子是可爱的。在慢慢地相处中,那些“欢腾的浪花们”似乎放下了防备,卸下了乖巧的伪装。直至有一天,我为了调节课堂氛围,组织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游戏。结束后,他们的热情仍未褪去,不是在偷偷交换着“重要情报”,就是给课本插图进行“锦上添花”,又或是用我听不懂的方言惹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还上演着“乒乓球与弹力球齐飞,贴画纸共便条纸一色”的盛况……我像是《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有种面对大鱼穿海而来时的束手无策。

  “安静!安静!” 狂欢的海面略微平静了一些。

  我继续往下讲着。然而,当我转过头时,又瞥到了他们不安分的身影。

  “再说话你就站着听讲!”我拿起教鞭棍,边敲边喊道。我话音刚落,海浪纷纷平静下来,教室中安静得连空气都好像凝固了一般。

  “果然,还是严厉起来有效果。”正当我暗暗自喜地准备继续往下讲时,最后一排的女生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细微的语句,如丝如线,拨绕着我敏感的神经。

  “你,站起来!”

  她一脸不情愿,勉为其难地挪动着,低着头,双手撑着桌子,以示对我的抗议。

  我一面继续讲课,一面向她走近。而当我看到她书上的名字时,突然明白了她课上的种种表现。

  其实,在我接手这个班前,他们原先的语文老师已经教了他们五年,许多孩子面对突然更换老师都不太适应,而她便是其中的一个。而这点,是我在翻阅他们暑期作业时发现的。

  在作业收获的一栏中,她这样写道:“老师,对不起,是我们大家让你们不开心了,不想教我们……可能出现在毕业照上的老师不是你们,但我相信,如果好好读书,你们就可以回来了……”

  想到这儿,训斥的话语被我硬生生地咽了下去。我伸出手,放在她的肩膀上,示意她坐下。而她也抬起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

  我转过身,走上讲台——

  “我知道,上了六年级,突然换了老师,你们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但没有关系,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互相了解,互相适应。如果你们觉得我哪里讲得不清楚,都可以和我说。除了能成为大家课上的老师外,我还希望能在课下和大家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我也看到大家留给之前老师的话了,咱们班每一个孩子都很善良,你们原先的老师一定希望你们变得更好。”


孩子们身上总有无穷的希望

  说最后一句话时,我的目光停在了那个女孩的身上,她格外安静,慢慢把头低了下去。

  随后的课堂,是开学来我上过的最安静的。尽管没有一个孩子对我说的话有所回应,但他们盈着光彩的眼神仿佛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下课铃的余音初散,我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往办公室走去。“语文老师——”最后的一排的那个女生不知何时已经跑到了我的面前。

  “给,老师!请您回去再看!”她郑重地递给我了一样东西。

  我回到办公室,展开那份歪歪扭扭地写着“道歉信”的纸条:

  “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会改的,请你相信我!”

  或许,坚硬的山石并非没有柔软的角落。当爱的呼唤飘入峡谷时,迎接你的也会是歌声回荡的群山。

  光的海洋

  在一个月的适应期后,我做了第一次公开课试讲。自以为准备充分,但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不太像在给六年级孩子上课,更像是在教初高中生。”听到这话,我依稀听到自己心中回荡着支离破碎的声音。

  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沮丧如影随形。“试试把自己当作孩子,这时的你,会想听什么样的语文课呢?”身后温老师的开导,让我紧皱的心缓缓舒展了一些。

  教辅书,公开课,集体备课……一次次上下求索的学习,让在隧道中摸索的我渐渐看到一丝光亮:“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去感受美好,热爱生活,即使在面对一丛野花时,也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


最后一场全县公开课圆满收官

  于是,我悄悄地把生活中的点滴加入了课堂的调色盘中:

  在讲述《少年闰土》中的外貌描写时,我让孩子们选择班里最熟悉的同学进行仿写,整个班级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一个个都仔细地观察着彼此,写下的仿写亦是惟妙惟肖,像夜幕中绚丽的烟火般闪亮。

  在讲《月光曲》时,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伴着每个乐章的旋律,朗读每一处对应的文字,让他们感受琴键中流淌出的世界。当孩子们睁开双眼时,我依稀看到了他们眼中闪过了几瞬的星辰与大海。

  在讲到《书戴嵩画牛》时,我找来乡间斗牛的视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最终他们得出了比课本更完整的答案——两牛相斗,尾或掉,或搐两股间,也更深刻地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慢慢地,我的语文课也开始被孩子们所接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吸收整片光的海洋。”短短一年的时光,我是无法将整片海洋收入心底。但我还是希望尽己所能,为孩子们映照出他们所憧憬的闪光世界。

  裂痕终会愈合

  “报告!”当那颗毛圆圆的小脑袋出现,遮挡住我右手笔尖的阳光时,我已经能猜出他要说的下一句话了。

  “老师,下节是什么课?”

  “是语文,我马上就过去。不过,班级不是有课程表吗?”

  他看着我,点点头,然后跑出了办公室。但到了下午,那颗小栗子似的脑袋又出现在了我的桌边。

  在这样的对话发生过几轮后,我隐隐发觉有些不对。

  “啊,是小X来问的吗?……这个孩子有点特殊,咱们需要多关注一下。”当班主任打开了上一学期的成绩单时,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语文成绩勉强上了十位数,其他科的成绩也是不容乐观。

  “孩子是厌学吗?”我试探地问道。

  “可能是学习能力较其他孩子差点,刚开始学不懂,现在也跟不上了。唉!家里孩子多,对他也不够上心……不过孩子是个好孩子,他是不是也总去抱语文作业?”

  经班主任这样提醒,我才觉察到:每次去过办公室后,他都会抱走一摞摞要高过他半身的作业;有时值日生忘记擦黑板,也是他在讲台前忙碌……

  “咱们班刚换完老师时,他还跑到原先老师的班里去看她,说想她了,那个老师都挺感动。真是个挺重情重义的小孩儿……”班主任老师的一番话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出来,我附和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还有这个孩子。”老师用手指了指成绩单后面的一个名字。

  看到这个名字,我暗暗心想:“这不就是那个刚在我课上捣乱的孩子吗?”

  就在上节课,当我正给全班讲着课文时,那个扭动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中。玩笔,转头,拆修改带……他像是一个有多动症的娃娃,一刻也停不下来。我一次次眼神的警告,对他好似空气一般没有作用。

  “闹什么闹,你站着,再闹出去!”怒火宛如汹涌的岩浆,一瞬间淹没了我。

  他好像也被吓到了,刚刚还得意忘形的神情倏然飘散,耷拉下的脑袋像是朵被风吹败的雏菊。于是整堂课,他都安安静静地站着,眼神一和我对视上,便立刻躲开,像是只受尽委屈的幼兽。

  我心中稍有恻隐,但一想到班级秩序,只好板着脸,硬生生地讲完了课,装作生气的样子,径直走出了班级。

  “他爸妈离婚了,现在跟着爸爸过,但爸爸时常要外出务工,家里也不怎么管他。这边好多孩子家里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孩子每天能来上学都很困难了,更别说好好学习了……”

  听着听着,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如此调皮:也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得到那一点点本应该属于他的关爱与温暖。

少年的心事是仲夏夜里的一首诗

  《了不起的盖兹比》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当我第一次看到校园中鳞次栉比的楼房与光洁如新的教学设施时,我天真地认为这些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我错了,那一张张活泼无邪的笑脸里,可能还隐藏着一个个伤痕累累的家庭。

  放学的路上,我四下张望,目光特意停留在了他们的身上。两只孤单的影子,像是离群的候鸟落在队伍后面。我悄悄地挪移着,慢慢靠到他们身旁,把手放在了他们的肩上。然而,人群喧嚣,千言万语想劝导他们的话,一时如乱麻般,抽离不出开始的语句。

  正在我踟蹰时,那个最调皮的男生,用小手勾挠着我的手指,用一种求和的眼神看着我。我也摘下了强装严肃的面具,就势握住了他的手,像是握住了一块甜腻而温柔的软糖。另一个孩子也靠了过来,“老师,等我18岁了,我要去山东看你……还有六年。你家住在哪里?等我们这儿通火车就行了……”他自顾自地说了很多很多。

  那一刻,碎金似的余晖洒在男孩们翘直的短发上,如油画般耀目。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莱昂纳德·科恩《颂歌》中的那句诗:

  “万物都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列车驶向云外

  县城里一列货车,每日呼啸着奔向远方。坐过几次大巴,便明白了其中缘由,这沟壑遍布、崎岖起伏的荒原土丘,确实羁绊了前行的路途。

  听学校的老师说,几年前来这里支教的学生,都去了义牒和周边的村镇。而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随迁子女涌入城里,城区教育资源缺口变大,新一届的支教学生也随之来到了县城。崭新的教学楼,先进的智慧白板,种类齐全的多功能室……回想起自己第一天走进教室的场景,我怎么也想象不出这里竟是需要支教老师的地方。

  然而,教育的发展不单单要靠教学硬件的升级,更需要的是教育资源的补充与教学思想的更新。

  在我印象中,自己的小学生活,像是天空中恣意漂流的云朵,化为无虑童年的一剪掠影。而在这里,小升初考试之际,朝七暮八的作息已成常态,而背着厚重书包混入初高中生放学人潮的小小身影,也是司空见惯的光景。


备战小考的孩子们

  想起和队友们曾提到过城乡教育的差距,在山大附中实习的同学跟我们分享起学校孩子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小提琴、潜水、滑雪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不禁让我有些感慨:当城市的孩子在学校里享受着素质教育带来的快乐、讨论着暑假里最快乐的事是去哪里旅游或是买到了什么潮牌时,这里的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努力学习中,只为了获得那并不宽裕的教育资源,只为了能拥有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权利。

  世界,是如此魔幻,亦是如此真实。

  又是一节延时课。当我结束一天的课程,再次走到那条名为“瓦日线”的货铁之下时,电子表已过了八时。夜幕沉沉,寂寥清落,唯有夜风裹挟起的沙浪在路间涌动。倏忽间,汽笛响彻云霄,一条风驰电掣的暗影带着一片光亮呼啸而来,转瞬又消失在远处缥缈的云中。

  伫立在铁架之下,我不禁想起那些县城少年们——他们在这如山的题卷中日拱一卒,就像这一列列渴望云外世界的列车,在自己的轨道上踽踽前行着。也许,不同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们,他们要经历更多的寒风冷雨,才能迎接自己的光风霁月。但我相信,当他们穿越重重山隘,跨过道道雄关时,终会目睹那个全新的世界,终会看到——

  隧道尽头尽是光明。

  献给草原的花束

  六三班的孩子们:

  当你们读到这封信时,我们也许只能在回忆中去捕捉彼此的模样了。

我们的毕业照

  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2021年9月1日,我们的第一堂语文课,你们主动举手做自我介绍时的场景。那一张张活泼、纯真的笑靥,让我联想到花团锦簇的春天。那时的我在想:未来的一年中,我们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时间也一一告诉了我们答案。

  曾看到过你们低年级时的相片,与现在的模样相比对,不禁感叹起生命的奇妙。而六年级的你们,既有童年的天真,又时而表现出少年的成熟。即使课上刚刚被我训斥一番,课下就又围在我的身边,往还未消气的我怀里钻去。这种属于孩童的包容也常常让我自觉惭愧:爱玩爱闹是你们这个年纪的特质,我怎能多加苛责呢?

  还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走上录播室的讲台。当看到教室后面黑压压的人群时,我的心仿佛是一面小鼓,“咚咚咚”地响个不停,不由自主地在前排踱来踱去。也许是被你们看出了我的紧张,军辉在我身旁悄悄地说了声:“老师,放平心态啊。”身边的景天也给我了一个坚定的眼神。一瞬间,心中暖流涌动,内心的不安被驱散得无影无踪。你们无意中的一句话,却给我带来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还记得,你们总爱在学校的乒乓球台大展身手,银色的小球在球拍间穿梭,欢呼雀跃的身影像是一群跳动的雏鸟。“老师,周末一起来打乒乓球吧!”拗不过你们的软磨硬泡,我最终还是站在了球台边。几招几式下来,不出意外地,便因球技不精败下阵来。“老师,不要气馁,我们来教你吧!”狡黠的笑在你们的脸上洋溢,那一刻竟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重温起了那段充满冒险的热血时光。而那些平日里在课堂上不善言辞的孩子,在球桌上却有着不一样的奕奕神采。也许,你们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在这条名为“学习”的轨道上奔跑,但你们的人生旷野一定有着宽阔而辽远的远方。

  我会一直记得:那个看到我就会一直抿嘴微笑挥手的女孩,那个课前会帮我整顿班里纪律的男孩,那个在作文里写着“未来要像我一样当一名老师”的女孩,那个每次放学都要和我说“老师,再见!”的男孩,那个不管自己会不会都会举手怕我冷场的女孩,那个总会在我等车时偷偷把糖果放入我背包中的男孩,那个说着“老师,你能不能跟我们一起上初中”的男孩,那些在隔离时嘘寒问暖的消息,在东城操场上玩沙包时的欢笑,在便利店围着我身边帮我挑菜的热情,在教师节放在我书桌上的捧花……你们温暖的举动,让我看到了感受到了爱的模样。

这一年收获的满满爱意

  亲爱的孩子们,每次你们问我什么时候离开时,我都表现得并不在意。其实我不敢想象,与你们相处的时间,就像无可挽回的沙漏一样,永无休止地流动着,直到所剩无几。与你们相处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无可替代的。

  相逢与再见都是馈赠,分离与道别都是礼物。我从不后悔当初的开始,只会偷偷惋惜着结束。


祝我的第一批学生们毕业快乐

  “狂风将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而少年的长夏永远不会凋零。”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这句诗有,包含了我对你们最美好的祝愿。孩子们,在我眼中,你们就是那献给荒原的绮丽花束,在永不凋零的盛夏中长怀清芬。

  祝六·三班的你们

  学业有成,万事遂意,前途光明!

  希望你们越来越好的小Z老师
  2022年6月8日

  尾声

  当我在敲下这些文字时,欢腾的气氛弥漫在房间的各处:山大四仙女在为即将到来的五台山之行认真讨论着行程,马小跳和荣荣又在为一些琐事“饶有兴趣”地拌嘴,禹舟在一旁打电话商量着之后的工作安排……


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研支团志愿者的合影

  在我即将离开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时,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又要在这片荒原播种植梦,燃灯扶智。那些纷至沓来、踔厉奋发的红色身影,又要编织另一个值得留恋的梦了。

  (作者:赵启蒙,山东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