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梦想在如“石”的土地上“灿烂开花”

 

2022-01-19 09:09: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SDU研支团”   

  灵丘的冬来得猝不及防,温度很快降到了零下,空气冰冷而干燥,走在下关九年制学校的校园中,面庞和双手就像是触碰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恰似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2021年9月,绿皮火车载着我在高亢的汽笛声中一路横穿华北平原,越过太行山脉,来到灵丘县,随后前往下关乡,开始自己的支教生涯。

  下关下属于山西大同,这里古称平城。位居山西省最北部的地理位置滋养了她独特的文化骨骼——既有几分山西人的精明强干,又糅合着内蒙游牧民族的豪爽。北魏拓跋鲜卑定都于此,更让这座城市生长出一副剽悍野性的肌体。背靠太行山脉,抗日战争的血与火为他淬炼出一种“硬汉”的气场。

  仿佛一块结实的石头

  若是把大同比作石头,那下关想必是其中最坚硬的部分。这里的方言佶屈聱牙,让初来乍到的后生几个月都还摸不着头脑;这里四面环山,若是一位熟练的司机要上县城,也要足足两个小时才能小心翼翼地到达;这里的蚊虫多到堪称泛滥,在冬天的正午会乌泱泱地趴在窗外,足以引发密集恐惧症;好像是为了呼应我的比喻,甚至连村里饭店的菜单上都有一道名叫“河卵石炒蛋”的菜。

  和这道菜一样,我的学校也带着一股“石头”的味道。

  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三层的宿舍楼构成了整个学校的全部建筑。统一的建筑样式,显现出以实用为目的的建筑风格,它沉默着、坚如磐石地为一代代师生遮风挡雨。

  从小学到中学的所有师生共同生活在不大的校园里。学生人数不多,每个年级仅有一个班级。和所有相同年龄的孩子一样,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淳朴而认真。却又带着一种时代的烙印: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想的比曾经的几代人加起来都要更多;然而下关重重叠叠的群山好像是阻塞了他们的表达欲,因此他们却说得很少。

  就像学校校歌的词作者邓宝君老师说的那样,这所学校的师生感情内敛、不会客套、不事张扬,初次见面时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木讷、有些呆板。

  但是我的朋友,让我来告诉你,当你在这里扎下根后会发现什么。

  这是一块会开花的石头

  8月份,在得知自己负责八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想到未来一年将会带领孩子们走过自己来时的道路,重温名家们犀利的语言,引导他们走进文学的王国,内心不免有点小小的雀跃。然而到了学校事情却与我的想象有些出入,因为小学科学老师的离开,学校的师资力量一下子变得压力巨大。于是,我与永珩分别承担起了三年级和四年级科学的教学工作。科学教学令我叫苦不迭。本就不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再加上多年没有了解过科学课程内容,使得教学的进行十分困难。好在孩子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向往着神秘莫测的科学世界。为此,我特地抽出一段时间为孩子们科普科学知识,以求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慢慢地,我也摸到了与孩子们相处的门道,课上得愈发顺畅了。

  如果问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在下关的生活经历是不得不提的。

  下关既是乡的名字,也是村的名字,这里的详细地址是“灵丘县下关乡下关村”。作为一个在城市中度过了二十多年旅程的我终于回到乡村的怀抱。

  我本以为自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下关的生活平淡又多姿多彩,浸泡在现代文明这个大染缸里面,这里拥有着便利的快递服务、触手可及的网络和几乎所有生活的必需品,但这群山环绕中的村庄也没有迷失在时代的大潮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长处。这里民风淳朴,堪称“衣冠简朴古风存”,乡亲们对待初来乍到的我们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和尊重:商店老板主动开车把我们和沉甸甸的包裹送回学校,快递小哥毫无怨言地帮我们保管长期滞留的快递,理发店的老板默不作声地把原本已经非常便宜的价格又打了个七折……一件件事不大,但是回过头去想一想却觉得温暖而难忘。

  除了淳朴的民风,乡村社会更为热络的人际关系也令我印象深刻。在城市的水泥丛林之中,人们好像是孤零零的个体,每天在上班时挤在交通工具里,在办公室坐在狭窄的格子间,回到家又躺在并不宽敞的房间之中。人生好像是被一个个小小的格子分隔开的,以至于很难与周边的人产生交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难以建立并维系。

  但是在乡村之中,物质条件不是很发达,因此人们更加需要联结彼此并形成牢不可破的羁绊,以此去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风雨雨。

  这种感觉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在村里找某家某户、想知道哪家饭店的饭菜比较好吃、哪家商店有紧俏的物资、谁家的男人最近要去城里打工、谁家的女人这两天会去县城卖菜……这些事情都是口口相传,只消问上那么一句,人们就会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知于你。这份人与人之间热络的温度让我回忆起《乡土中国》,从前读来总觉得晦涩难懂,如今真的走进村庄才知道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老舍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数月以来,生活中确乎有若干小事让我回味无穷。

  生命很大,世间万象;生活很小,衣食住行。

  作为一名教师,穿衣打扮并不那么重要,只要大方整洁得体就是最好。于是,我从前的那些花哨衣物被锁进衣柜深处,身上穿的总是那几件黑白灰。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追求最新的款式,尝到了什么叫“人间有味是清欢”。

  学校食堂的三餐虽然绝非山珍海味,但也足够疗愈每天因为工作而饥肠辘辘的身体。土豆、小米是食堂中常见的主食,让我领悟到了一丝革命前辈们“小米加步枪”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群山环绕的下关自然而然没有城市的喧嚣,甚至方圆几里之中都不存在任何工业。因此这里的夜色静谧而苍茫,空气极为清新。耳朵里除了学校中孩子们的语声就只剩下虫鸣,目光中除了学校的几盏路灯就只有煌煌的月色和偶尔出没的萤火,鼻腔里全是凛冽而洁净、干燥的空气。

  白天,学校后山养的公鸡总会高声啼叫,展示着自己的威风。村中有人家养了洁白的大鹅(原谅我的见识短浅,在村中漫游时才第一次见到活的鹅)、狡黠的狸猫和机警的黄狗,偶尔在路上会看到放牛归来和赶着山羊去吃草的乡亲。村边的小溪清澈见底,水尤清冽,掀起岸边的杂草,惊得那小青蛙连忙跳起,笨呼呼的泥鳅却佁然不动,双手一捧,小鱼就在手心,一幅田园美景也不用工笔描绘,自然天成。

  但“山性使人塞”也许并非空穴来风,大山带给下关美好生活的同时也使得这里交通不便,到县城要坐两个小时的中巴车,如果要去大同市区,则要乘车五个小时左右。县城有火车站,在这里,绿皮的8817次列车轰鸣着出发,伴随着哐当哐当的响声和车上货郎的推销声,七个小时的颠簸骤然过隙,太原到了。

  零零总总书写了半晌,掩卷停笔。走在校园中,气温已经近乎零度,然而这片初见时生硬如石的土地在我的眼中已经慢慢软化,并开放出绚烂的花朵,翻涌着炽热滚烫的青春和梦想,她抚摸着我的面颊,低声细语。

  “你的故事未完待续。”

  (作者:赵川博,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现服务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李彦龙